>>> 2004年第3期
“教育在线”:撑起教师心灵的天空
作者:王 军 戴 荭
通过教育随笔来反思教育行为,是每一位实验教师独特的教育科研。张秋瑛是苏州金家坝中心小学一位再有四五年就要退休的老师,但就是这样一位民转公的教师,参与实验积极得不得了。她不但很快学会了打字,并且每天都坚持写教育随笔。“网龄”仅有几个月的吴江实验小学教师费建妹读了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后,一下子便写下两篇随感,她激动于自己从教育随笔开始进入“最真实的科研”了,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江苏邳州八义集中心小学教师们发现,自从写了教育随笔后,看孩子们的表情都不一样了!在新教育实验区,教育科研不再像过去那么高深不可捉摸,不再是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而突击整理资料,而成为广大教师内在职业生命的一种需要和呼吸。
“点火行动”和“研讨会”
为了让这个民间开展的实验传播得更远,惠及更多的学校和师生,新教育实验课题组积极宣传自己的理念和主张,不断扩大实验的舞台。朱永新教授每到一处,都大力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思想和做法。2003年6月,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新教育实验”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储昌楼老师带着课题组的重托,出访江北的南通市五所中小学。这次活动,被后来的网友们称做“点火行动”。
储老师每到一校,都对学校所进行的有关新教育实验的基础与现状作现场调查,并与部分青年教师围绕新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进行讨论和分析,对老师们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作现场的解疑答问。海门市实验小学一位青年教师在会后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一种激情,一种省悟,一种新生的冲动,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让我萌生出太多太多感慨。只因为,我有幸聆听了储昌楼老师对新教育的诠释。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这也是一种执著的追求,一种美丽的教育理想。我相信:有梦的人生真的很美,追求又是梦想最美的翼翅。我牢记: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文坛巨匠乔治·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理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教育在线”是幸运的,它在如林的网络争锋中脱颖而出,长成一片茂盛的教育绿洲;“教育在线”的网友们更是幸福的,他们在网络的大旗下找到了教育的真谛和职业的价值,他们的心灵的天空因理想之光的照耀而充满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