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2期

我的育儿经

作者:陈 晖




  我父亲是个老教师,家中常有学生来访。由于受父亲及其学生的影响,以及后来进入社会后对同学们成长史的感悟,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人要想要有所作为,不仅要学习成绩好,更重要的是要综合素质强。这使我很清楚地认识到,必须特别重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就是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
  我特别重视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孩子要有爱心,遇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让孩子在挫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生活上的一些事也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支持孩子锻炼身体。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我把精力放在挖掘孩子的潜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的求知欲上,而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放到幼儿时来教,单纯地向孩子灌输知识。面对应试教育所导致的题海战术,我不重分数重能力,默许孩子做作业打折扣,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的个性有一个发展的空间。
  
  强健的体魄与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人才的第一要素。
  ——哈佛大学校训第一条
  居里夫人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有多少英才因为身体不佳而丧失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机会。一些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使许多孩子身上背负了过重的学习负担,锻炼身体的时间少得可怜,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学习的时间不在于多,而在于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头悬梁,锥刺股”的办法是不足取的。我孩子如果晚上打瞌睡,我是决不会把他叫醒的,因为那样既没有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孩子的休息。我非常支持孩子锻炼身体。在我家的书房里就有一个迷你乒乓球桌,那是用大园桌摆成的,我常陪着孩子打乒乓球。我还常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哑玲、跳绳、飞镖、拉力器等,儿子极爱打篮球,有时打到天黑才回家,而我从不因为他打篮球回家晚而责备他。暑假里,我们常给孩子包月票游泳,有时还陪着孩子一起去旁边的公园打排球或羽毛球。现在孩子的身体挺棒,才15岁,便长到了一米七八,而我和孩子他爸可不算高。
  贝多芬说:“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有的家长总是宠着小孩,除了学习上的事,什么事都尽量地依着孩子,甚至孩子在学校的一切,都为他打点好,生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结果使孩子养得娇气十足。我经常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切。孩子才2岁时打针就不哭了,7岁时竟然在父母暂时离开的情况下,独自让医生给他打吊针,他的勇敢让医生赞叹不已。我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孩子3岁学下围棋,刚开始时,他输了就哭,我坚决不主张让棋,只是让孩子明白,刚开始下棋输了是正常的,只要多练练,准能赢,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去争取胜利。孩子初中时,班上按成绩加表现来打分,并据此排名选座位,而孩子当时成绩排名很后,加上做作业又打折扣,很可能坐到后面去。我告诉他,我不会因为他比别人矮(他比同学年龄小)而去请老师照顾的,他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在高考的前一天看考场,我都让他自己去,尽管我知道,他因为报考的是少年班,情况特殊,很可能在看考场时会遇到麻烦。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的座位因为全考场就他一个人报少年班,没有写考号,虽几经周折,但他还是自己处理好了。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奥地利)布贝尔
  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大家子人围着太阳转,呵护备至。这样容易养成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性格,不善于体贴父母。有时看到一些关于儿女虐待父母的报道,实在是令人寒心。作为父母也许并不指望子女回报什么,但拥有一颗爱心,却是做人最起码的品格。孩子很小时,我就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家里有吃的东西我总是分成三份,告诉他他是家里的一份子,所以也只能吃其中的一份。当我把我的那份给他吃时,就告诉他,因为妈妈爱你所以才给你吃。我还会有意识地问孩子要吃的,然后向孩子表示感谢,这样孩子也学会了向别人表示感谢。当我在为孩子付出爱的同时,我还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付出爱。孩子在我弯腰劳作时,会情不自禁地为我锤背;在我头痛发作时,他那娴熟的按摩手法,让我觉得专业医生也不过如此。而我们家庭成员的生日,记得最清楚的便是我的儿子。
  让孩子孝顺父母是一个方面,而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培养孩子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对孩子将来融入社会,与人相处也是极其有利的。三国时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有些父母不希望孩子和成绩差的同学交往,觉得孩子为别人答疑解难是浪费时间。其实孩子在帮助别人解答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学习,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我孩子理科成绩特别好,在课间,他总是热心地为同学解答难题,在家里,也常有同学打电话来问问题,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风雨中,孩子曾因帮女同学修自行车而淋得一身湿透。他的一位同桌因病暂时休学,他和同学们多次前去看望,还热情地帮他借书。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与快乐,这个回报将是无穷的。
  
  培养独立能力是父母的责任之一,但是,这种独立能力的基础要在幼儿时期奠定。
  ——(日本)井深大
  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极为基本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了,生活上的事就自己包了,好让孩子集中精力去学习,从而使一些孩子生活能力低下。大学生陪读现象的出现,便是学生生活能力差的结果。我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只要孩子能自己做,就尽量让他自己去做。自从孩子一岁学会了走路,我就再也没有抱过他。在孩子很小时,孩子他爸就常常为孩子修电动玩具,孩子总是在旁边帮着递这递那的。由于爸爸的潜移默化,孩子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干的小男子汉了。现在家里的电风扇、热水器、水管坏了,他都帮助修好过。如果停了电,而他爸爸又不在家时,检查线路,便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与班集体的工作也许会占用一些时间,但这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工作能力。孩子因某些客观的原因读书比较早,所以,在这一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绩的突出,也就有了机会。到了高中,他被选为物理竞赛班班长,他很珍惜这个机会,干得特别认真。在采购竞赛书的时候,还学会了和书店的营业员讨价还价。因为竞赛班是各班选来的同学,教师让他组织选组长,每个班选一个组长。本来是约好了一个时间集中选举的,但他自己没按时到,结果同学们都散了。后来他不得不和另一个副班长一个班一个班地去跑。当天他回家感慨地说:误了一点时间,却化去了更多的时间。我想,遵时守约这个观念在他的脑海里应该是扎下了根。班主任生病了,黑板报没人出,他就主动地和一些好友一起把这个工作承担了下来。尽管他的字写得并不好,但他说,我帮助画画格子也是出了点力呀。
  
  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
  ——(古希腊)普罗塔戈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分数看得极重,让孩子整天奋战在题海之中,课余让孩子奔波于兴趣班、特长班之间,把孩子的大脑仅仅当作了一个需要填充的容器。殊不知,如果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就可能使孩子身心疲惫,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
  其实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才是最重要的。李政道说:“对于青少年,最关键的是从小要有好奇心,遇到问题追问下去,这种精神比考试得到好分数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而这个强烈的求知欲就是那个点燃大脑智慧的火把。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关键是许多家长因忙于事务,缺乏耐心,在无意中使孩子的好奇心受到伤害,最后几近泯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