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盛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自西晋灭亡以来,中国已经过了两百多年南北对峙、混战不断的局面;而南北两朝,又沿着各自不同的轨迹发展着自身的经济和文化,在对峙和碰撞中,这些因素在不断地交流、融合,孕育着统一的萌芽。这时的中国北方,先经过前秦的统一,又经过北魏的统一,之后虽然有过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的分裂,但很快又被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宇文邕重新统一起来。经过不断的分裂、整合,陈腐、保守的因素不断汰除,国家掌握了雄厚的财政和军事力量,在南北对峙中开始占据绝对上风。而这时的南方,陈朝迅速地朽败下去,疆域不断变小,只是依靠长江来阻挡北方的铁骑,南北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

  公元578年,年仅35岁的周武帝壮志未酬,病逝在征讨突厥的战场上。继位的周宣帝荒淫无道,仅两年就死去。之后登基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北周内部出现了权力真空。此时,历史的机遇选择了关陇望族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杨坚,他利用成熟的政治手腕,很快控制了北周政治全局,并逐步取而代之,建立了新的王朝——隋。他继承了周武帝的志向,很快渡过长江,灭掉陈朝,完成了结束自西晋覆亡以来二百七十年南北分裂动荡局面的历史伟业。

  杨坚是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出身于北朝有名的关陇世族弘农杨氏,其先祖相传为西汉太尉杨震的八代孙杨铉,在后燕时任北平太守。此后杨氏一门历代高官,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显贵,是帮助宇文泰开创北周基业的功臣,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封为隋国公,赐姓普六茹氏,家世十分高贵。

  公元541年,杨坚母吕氏生杨坚于当时左冯翊的般若寺,相传降生时紫气充庭,这时远方来了一位老尼,建议吕氏说,这个孩子非同一般,要在府外另建别馆,由她亲自抚养杨坚,吕氏同意了。有一天,吕氏来到别馆看望她的儿子,当她抱起杨坚时,发现孩子的头上生出角来,遍体出现鱼鳞纹,吕氏吓了一大跳,惊慌间不慎松手,将小杨坚掉到了地下,老尼从门外进来看到这一幕,不无惋惜地说:“唉,这个孩子已经受惊了,可能会导致到晚年才能君临天下!”后来杨坚灭隋统一中国的时候,果然已经快要五十岁了。古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比较短,这个岁数已经算是晚年了。

  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当了北周的大将军、隋国公,娶望族之后独孤氏,是北周大司马鲜卑大贵族独孤信的第七女。独孤信很有本事,曾帮助北周的开国者宇文泰开创霸业,后来在北周政权中享有崇高地位,出任大司马,被封为河内公。独孤信不仅雄才大略,而且眼光如炬,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了后来唐高祖李渊的父亲,被追封为“贞元皇后”,第七个女儿嫁给杨坚,之后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后。独孤氏一门三皇后,真是煊赫极了。有了这样的娘家,加之独孤氏个性好强、天资聪颖,所以杨坚总是对她敬爱有加,无论大小事都会与她商量,五个儿子也全都出自独孤氏。他们的长女杨丽华,嫁给了周武帝的太子宇文赟,成为太子妃,在周宣帝登基之后,就顺理成章地被册立为皇后。

  但是周宣帝是一个荒淫无耻的暴君。他恣情声乐,包括杨丽华在内,竟同时立了五个皇后。他还颁布《刑经圣制》,任意法外用刑,搞得天怒人怨,大家都反对他。杨坚之女杨丽华,尽管是五个皇后之首的“天元大皇后”,但这位望族之女却并不受周宣帝的宠爱,只是杨坚由于她的原因,拥有了国丈、外戚、上柱国、大司马等头衔,获得了位极人臣的威望和权柄。由于杨坚的地位越来越高,引来了周宣帝的不满,这位糊涂皇帝便把气撒在杨皇后的身上。有一次,宣帝竟气愤地对杨皇后说:“早晚我要杀光你全家!”然后命令左右,在召见杨坚议事时,见到杨坚脸色有什么不恭敬的地方,立刻杀了他。但是杨坚到了以后神态自若,谈吐自然,并没有不高兴或者对宣帝不敬,宣帝一时间抓不到杨坚的把柄,只好作罢。幸好周宣帝十分短命,登基才两年就病死了,其子周静帝宇文阐即位,年仅八岁,杨坚便以入宫辅政为由,总揽军政大权,继而进封为隋王,离皇帝的位子只有一步之遥了。从实质上来看,杨坚夺取帝位是关陇贵族集团内部的权力转移,在当时不过是一次宫廷政变,帝位也只是从西北的一个贵族家庭转移到了另一个家庭,西北贵族集团的政治优势仍然得以绵延。此后杨坚依靠关陇集团势力的支持,不到十年便统一了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