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大班要买茶叶、丝绸和瓷器




  人际环境宽松,十分有利于贸易活动。所以船只丈量仪式结束,坎贝尔等大班立即从黄埔回到广州城外,在贸易镇上开始做生意。洋人大班的下一步,就是要购买足够的中国货物,装满这条大船。购货的原则,一是要根据带来的资金,二是按照船舱的载重和容积,按最佳比例购入在欧洲畅销的中国货。

  中国货当中,最重要的乃是茶叶、瓷器和丝绸。这三宗物品,永远是广州贸易的主角。除此之外,用于压舱的生锌,数量也不在少数。余下的是胡椒、藤条、黄姜和中国土布。胡椒是传统的东方香料,前一百年就由西班牙人进口到欧洲。当时的欧洲,十分崇尚中国的艺术,所以外洋船通常也进口大量的藤条。藤条分量很轻,价钱也便宜。乾隆九年蓝旗国的外洋船,在广州买了三千七百四十八斤藤条,只花了一百零九两许银子。

  藤条进口以后,一般用以做藤椅、藤篮、烟斗和绅士的拐杖。但是用来做妇女束腰和撑裙的骨子,既轻弹性又好,据说是十分时髦的事情。黄姜也算是一种香料,和姜一样,属于根茎状的植物。乾隆九年同一条外洋船“哥德堡”号进口了十一点四吨黄姜。天长日久,现在也查不出当时进口以后,用在什么地方。很有可能是用于酿酒的辅料。

  但是这些货品,都可以暂时放一放,最要紧的,还是茶叶、瓷器和丝绸这三样东西。所以坎贝尔等人先四处询价,伺机而动。九月十四日,坎贝尔正要带着其他大班出门,前去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广顺行看货询价,一个胖乎乎的行商前来蓝旗国夷馆,登门拜访。来客正是远来行的老板,胖子陈远来。

  雍正四年,坎贝尔在广州的时候,还没有听说过这个陈远来,但是坎贝尔唯一信任的副手,第二大班布朗,却在以前来广州的时候,认识这个胖子行商。雍正十年,远来行是个小行,自己并没有多少货色可以提供,但是胖子陈远来和广顺行的行商陈寿观关系很好,远来行多少有点像广顺行的附庸。陈远来此次来拜访,也是来邀请蓝旗国的大班,前去广顺行看货。他说广顺行的茶叶,价格向来是最便宜的。

  坎贝尔和陈寿观也不熟悉,现在有胖子陈远来穿针引线,自然是从善如流。到了广顺行,见到了陈寿观,坎贝尔自然鼓动如簧之舌,使出了谈判杀价的老一套。无非是先用吹牛之法,再继之以拼命贬低货物成色。坎贝尔并不知道,陈寿观眼下正处于危难的时候,风声很紧,日子过得心惊肉跳。所以陈寿观出的价钱的确很低,武夷茶十三两一担,绿茶十两一担。即使如此,坎贝尔还是扭头就走,连说太贵。

  坎贝尔这样做,多少还是做个姿态而已。他回到夷馆,再三打听其他洋货行的价格,得知武夷茶还没有低于十四两一担的价格,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广顺行的价格最好。大概做生意的人,从来不考虑面子的,所以坎贝尔立即又带着全体大班,再次来到广顺行,谈来谈去,价钱是不能再低了,但是还是占了陈寿观的一点便宜,让广顺行承担包装木箱的费用。这样,蓝旗国的外洋船在到港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签下了第一单茶叶合同。第二天,坎贝尔等人又和胖子陈远来签订了一单工夫茶的合同。想来这种工夫茶质量不错,所以市面上的价格通常要高于二十二两一担,而陈远来卖给瑞典公司的,只算十八两一担,而且服务质量很好:一担茶叶当中稍微有点发霉,马上予以更换。所以坎贝尔对他赞不绝口,认为这个胖子行商,

  是所有行商当中最诚实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