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力呼吁改革科举制度的梁启超,在废除科举後不过五年,便检讨此举之得失。他说,美、日、德诸国皆“拾吾之唾馀”(谓科举),以为选人授官之良法,“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我们自己却“因噎以废食”(谓因恶八股,遂并科举而废之),实在是大大的“不智”,因此,他要“悍然曰:复科举!”(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官制与官规》)
梁启超常以“今日之我”与“昔日之我”作战,久为人知,惟论科举当“变通”而不必废除,则始终一贯。无奈,时代大潮奔涌浩荡,百挽莫回。汹汹者流,莫非“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易传》)者,当时之人,除梁启超、严复等少数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者以外,并不以废除科举为非。时过境迁,吾人于百年後回看这段历程,再思三省,方体会得“文化保守主义”实则一点都不保守,反而高瞻远瞩,“前卫”得很。
即今而言,高考实在具有科举制度的真精神,正是一种国家制度保障下的经常有序的社会流动渠道;九年义务制教育,则可对应科举体制下毋须繁费的普及教育;与高中并行的职高、中专,一则分流高校压力,一则为社会提供中等人才,适如科举体系中的生员、贡生,参与公共事务,得以维系基层社会的稳定。前後两种体制,俱能兼顾国民教育与精英教育,所学虽异,其用则一。但是,自高校扩招或曰教育产业化以来,学子皆骛大学之虚名,高校渐成敛财之工具,职业教育幾废,教无所施,学非所用,其弊浸然有八股为害科举之势。时论或欲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为挽救之策,乃不知“为国抡才”之权一旦下移,标准不一,去取随意,社会流动之渠道反而因此滞塞,呜呼,其不至乎推倒重来如百年前故事者幾希!
八股的危害,不在于没有文学价值,而在于除了形式再无其他。科举的好处,不在于“学而优则仕”,而在于维系社会流动,保障程序正义。我们纪念废除科举一百周年,其教训即在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