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猪汉奸曾剃头




  曾国藩是名人,名人免不了被编排,一编排,就有了各式绰号。

  最著名的绰号,叫作“曾剃头”,後人多以为这是因他与太平军作仗、杀敌过多而得到的荣称,其实不然。咸丰三年,他在长沙设立审案局(类似今日之严打办),仗着钦命襄办团练大臣的威风,从省府抢过全省治安大案的管辖权,凡被举报从匪、抢劫及其他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犯罪嫌疑人,都解到审案局听候发落。审案局不遵循正常办案程序,一干人犯都是“闻信即提来”,并不通知各级司法部门,提来後,讯问从快,量刑从严:重的砍头,次则杖毙,再次也要抽上幾百鞭。半年间,曾氏大笔一挥,就地正法二百馀人,鞭子抽成重伤约上千人。就凭这日均“剃”一个人头的纪录,长沙人给他起了个“曾剃头”的雅号。

  第二个绰号,叫“癞龙”,这个外号由两个典故整合而成。吾国传统史书每说到大人物诞生,便不免作蛊作祟,渲染出一些“异象”,或者是祥云满室,或者是电闪雷鸣,或者是神仙托梦。据说,某夜,曾国藩他爷爷梦见一条蜿蜒盘旋、金黄灿烂的大龙,次日,曾国藩便呱呱坠地,应了这个吉兆。这是绰号中“龙”字的来历。自少而老,曾国藩的皮肤病——银屑——就没痊愈过;银屑,即俗称牛皮癣者,亦有松皮癣、干癣、风癣、白壳疮等各种叫法,一言以蔽之,则曰“癞”。因此,人称曾国藩为“癞龙”。不过,还有一种恶毒的说法,说他这身皮肤病并非天然生成,而是因嫖娼得性病所致,只是,这种说法得不到医学上的证明,故未能流传。

  第三个,叫“猪子”。咸丰四年夏,曾国藩生平第一次指挥战役,便在靖港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他愤而投水自杀,被幕僚救起。出水後,曾国藩馀恨难消,口口声声要再死一次,左右只好轮班看护,并给他的好友左宗棠报信。左宗棠闻讯,特地从长沙来探班,只见曾国藩呆坐房中,身上还穿着跳水那天的湿衣湿裤,不言不语,“污泥满身”,“气息奄然”。见此情状,不由哈哈大笑,赞一句:“好像猪子”。调侃过後,左宗棠好说歹说,总算挽回了曾国藩的必死之心。

  第四个也是最後一个绰号,则叫“汉奸”。同治九年夏,因怀疑法国传教士迷拐儿童,“挖眼剖心”(即“折割”),用来配制“欧洲到处都在搜求、并不惜以重金收购的某种特效药”,天津发生民众暴乱。暴乱中,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神甫谢福音被群殴致死,望海楼天主堂和法国领事馆被焚毁。暴乱後,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被派全权处理此事。当时,法、英、俄、美诸国都向清廷施加压力,慈禧则将此压力转加到曾氏头上,令他来不及彻底调查此案的关键——传教士是否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迷拐”和“折割”——而被迫草草结案:处死16名天津人,流放25人,天津知府、知县发配黑龙江,赔款50万两。判决一出,举国大哗,于是,曾国藩头上多了一个“汉奸”顶戴。

  1943年,史学家范文澜为了影射蒋介石,特地借古讽今,做了一篇曾国藩传记,标题便借用了上述绰号,称《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