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跨国公司的“隐身衣”

作者:张 淼




  今后,顺应全球化浪潮,我国对外开放大门会进一步敞开,经济与产业结构会进一步调整与升级,跨国公司必将涉足更多的国民经济部门,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必将日益上升。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FDI聚集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投资前景预测(GIPA)报告(九月八日发布),“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了我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继续充当世界加工厂的角色,跨国公司将继续在我国出口中发挥引擎作用,在自身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推动我国出口持续增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而与此同时,这也将带来我国出口额的进一步走高,继续带来我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引发更加广泛与多样的贸易摩擦。在我国国内市场上,外资公司会进一步发挥原有优势,占据更大份额,为其母国对中国的经贸关系带来更多实际价值。
  作为一个积极寻求发展的后进国家,顶着美国的指责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在“中国威胁论”的不公平论调及“反补贴”、“反倾销”、“特保”条款的压力之下,我国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路走下去呢?
  作为亚洲继日本、四小龙、东盟部分国家之后第四批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国家,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是由发达国家建立起来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虽然参与到这一体系中,但我们并没有成为美欧那样的大赢家,而且不可避免要遭受一定的损失,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的实际经验表明,参与到全球体系之中纵然蒙受了一定的损失,并为我国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中国经济总体上实现了高速增长,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国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说明只有接受当前实际,积极参与到这一体系之中,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一分子,我国才有可能获得不断的发展。在国家刚刚实现初步发展的今天,对于国际贸易与投资体系,对于全球生产网络,我们仍要继续充当热情而活力的一分子,以求在广泛的国际合作中获得我们应得的利益。
  另一方面,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我们也要努力争取应得权益。对不应承担的负担,坚定地发出我们的声音;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积极迎战,展现我们的姿态。最为重要的是,应该逐步完善体制结构,改进现有体制下不合理的部分,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释放出微观经济的活力,尤其注重本国企业的发展,为民族企业的发展开辟良好环境。在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逐步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本国企业上来,逐步减轻对外资的依赖,依靠民族企业来真正跻身于贸易强国之列,实现民族腾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