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张爱萍:不朽的人格,不朽的人

作者:李 乔

违背历史进程的,这将从根本上瓦解我们的党。”“党允许这些人如此肉麻地吹捧领袖,是极不正常的,是危险的!”他明确指出:“个人崇拜现象和个人专断作风集中体现于毛泽东身上。马克思主义者是唯物论者,这是事实,每一个正直的共产党人都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张将军的这些论断和批评,充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神,表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人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
  列宁有句名言:“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张将军从来不用领袖的脑袋代替自己的脑袋。《国际歌》里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为真理而斗争!”张将军的所言所行,正是《国际歌》的思想。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张将军说他平生有“四不畏”:不畏天命,不畏大人,不畏圣人言,不畏权势。不畏,即骨头硬,没有奴颜和媚骨。
  “文革”的险恶形势,最能考验人的精神硬度。张将军在“文革”中堪称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造反派批斗张将军,挥铁链要打,将军举起板凳自卫,对方敛手。将军言:“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被诬为“特务”身陷囹圄后,坚决不低头,不检讨,更不揭发别人,坚守做人的气节。张胜从将军自牢中夹带出的纸片上看到:“咬紧牙关,战胜屈辱”,“站着死,不跪着生!”下笔用力之重,把纸片戳得满是窟窿。
  1975年,他跟随邓小平搞整顿,常发“今不如昔”之论。挨批后,他凛然回答:“说我讲‘今不如昔’,就是否定‘文化大革命’。告诉你,我不怕,泰山压顶也不能把我骨头压碎!”粉碎“四人帮”之初,国防科委仍在“批邓联张”,声言“邓小平、张爱萍的案不能翻”。陈锡联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极力替张将军说好话:“张爱萍同志不过说了句‘今不如昔’嘛,别人也讲过,张爱萍同志讲的话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会后,有人把话传给了张将军,没想到张将军说:“怎么不是这个意思?我就是这个意思,文化大革命就是今不如昔嘛。”张将军当然心领陈锡联的好意,但他就是“不识时务”,不认这个错。
  在疾风板荡、沧海横流的政治运动中,更显出张将军人格的伟岸。有些干部和将领,在战场上英勇无比,不愧是英雄好汉,但在党内斗争中,却屈服于权势,不分是非地“紧跟”,甚至为了自保和邀功而倾陷他人。更有一些人卖身投靠,为虎作伥,良心丧尽,如吴法宪、邱会作之流。一时的软弱糊涂,并不一定证明软弱者全然就是软骨头,因为这当中可能包含某种复杂因素,也可能是出于一种策略。但无论怎样,软弱者毕竟没能做到威武不能屈。张爱萍则做到了,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一生“羞奴颜”
  
  张将军曾说,“羞奴颜”是他平生的座右铭。对于奴性、奴气一类卑下人格,张将军是深深鄙夷的,他有很强的人格独立意识。胡德平同志说,张将军有一个“自由的灵魂”。
  将军一生,从不攀附谁,依仗谁,不搞小圈子,不是所谓“某某的人”,张爱萍就是张爱萍。有一次张胜问父亲:“邓小平1975年搞整顿,你和万里、胡耀邦、周荣鑫被誉为是邓小平的四大干将,你知道吗?”按一般人的想象,将军听了这话一定会高兴,因为这是在赞扬他。没想到将军竟恼怒起来:“什么邓小平的四大干将?他们是不是我不知道。我不是!我谁的人也不是!”又说:“说我是邓小平派,是他手下的四大金刚,这是对我的侮辱!一个人怎么能成为某一个人的工具、信徒呢?这是把自己的人格都贬低了。”他又解释道:在邓小平领导下搞整顿,“是思想体系的一致,我们之间没有任何个人关系”。初看到这些话,我猛然一惊,真是太“另类”!但我又感到如醍醐灌顶。是啊,党内正常的人际关系,不正是应该这样吗?党员都是在为党工作,没有谁依附谁,谁属于哪个派系的问题。那种拉帮结派,攀龙附凤,人身依附的恶习,是封建帮会意识和军阀意识的产物,与共产党的原则是冰炭不相容的。将军的拔俗之言,表现出将军人格的高尚。在张将军心里,独立人格是最宝贵的,否则便是卑下的,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现代人的奴性,从根儿上说,是人类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带来的。奴隶社会,人直接当奴隶,封建社会是依附关系,当“准奴隶”,当奴才。人的独立意识,是随着人类的思想解放进程而发展和确立起来的。文艺复兴,人类发现自我,要当自己的主人。无产阶级求解放,不但自己不当奴隶、奴才,还要解放全人类,让人人都不当奴隶、奴才。张将军说他平生“四不畏”,“羞奴颜”,正是一种无产阶级的精神解放的人格。用哲学的语言说,这是一种达到了“人的自觉”之境的人格。这种人格,是人类最高贵的人格。
  自古以来,凡人和庸人对于官位,多汲汲以求,唯恐官位不高,张将军却淡然对之。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许多军队同志提议张将军进政治局,后因各种原因没能进入。小平同志对提议者说,“你们不了解爱萍,他是不会计较这些的。”张将军对小平这句话非常看重,认为小平了解自己。张胜曾跟父亲争辩,说还是应该进政治局,张将军说:“政治局是什么?是领袖!党的领袖!毛泽东、总理、少奇同志、任弼时、彭老总,还有老帅们……我们这些人,只是做具体工作的。”张胜不服,说不让你进,是怕你进去搅局。张将军一下被惹恼了,喊道:“不知耻!叫你进,你就进啊?自己有多大点本事,有多大点贡献,还不知道吗?位置再高,不干事,还不是照样挨老百姓骂!”这就是张将军对待官位的态度。官位事小,为人民干事事大——这种价值观,不知如今还有多少人有?还有多少人信?
  
  影响将军人格的因素
  
  张将军的人格,在我看来,是卓然特异的优秀。成因何在,哪些因素影响过将军的人格?从张胜书里和其他材料中,我理出了几条。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熏陶。马克思主义最讲真理,最求真求实,张将军一生服膺此道。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优秀思想的影响。张将军讲话,爱引儒家名言,如孔子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礼记》中的“士可杀不可辱”,等等。有次将军在新四军中讲“什么是战士”时,引了孟子和范仲淹等前贤的名言,现场一片沸腾,多少年以后仍为人们乐道。张胜说他父亲是“最后一个‘士’”,是有些道理的。三是彭德怀元帅对将军的影响较大。将军曾说:“彭德怀教我做人;周恩来教我做事。”张胜说,“在人格上,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彭老总。”彭总刚正不阿,为追求真理,敢于冒犯天威,张将军不也是如此吗?张胜还讲过一句很有启发性的话,他说,彭总带出来的将领多耿直刚烈。细想一下,确是如此。黄克诚、胡耀邦、张爱萍、钟伟,皆是彭总麾下的三军团将领,不全是敢于冒犯天威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