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不能这样吹捧《日藏汉籍善本书录》

作者:沈 津

时间看,只能是抄自一些藏书单位的各种书目和卡片。
  日本阿部隆一有一本《增订中国访书志》,是专门对中国台北地区的中央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老北平图书馆、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等以及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中文大学图书馆所藏宋元版所作的一次全面调查,那可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每部书著录得详细之极。您若一时看不到原书,那他这本书就发挥作用了。日本学者的谨慎不容人不另眼相看。我想,以编著者一个人的力量(且不说他有没有二十年以上的古籍版本方面的专业训练),要想写一本《日藏汉籍善本书录》(10800种),没有四十年以上的功夫(指全副精力),那是不可能完成的。
  话再说回来,没有目验就敢写,一般的学者谁敢?!版本目录是一门科学,熟悉此行的专家,哪个不是有三四十年实践经验的?这不是什么人凭借些微的版本知识(甚或没有)就干得出来的,尤其是这类大工程。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来说,整整干了18年,又集中了多少专家、人力、物力。所以说,此《书录》不能细看,细看就麻烦了。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话一点也不假。
  由此想到,教授学者想做自己专业之外的“大工程”,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毕竟非专业人员,虽然题目好、出发点好,也有雄心壮志,可在未打好专业基础时,最好还是谨慎再谨慎。
  其实,《书录》的真正价值,只是告诉国内的学者、研究者:日本如今所藏的部分中国珍本古籍有哪些,收藏在何处,而且编著者将极小一部分的珍本,利用他所获得的日方出版的图书资料,或整段地抄录,或利用日方的著录予以汇集。如果日方没有信息可以抄录,那你也就无法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在现今,要想知道在日本收藏的部分汉籍,也只能靠它了,因为您很难看到日方出版的大量书志学图书资料。不过,您在使用它时,脑子里还要绷着一根弦,千万不要让它的那些错误牵着您的鼻子走。
  之所以说这一段话,是因为前阵子和国内的一位教授古籍版本目录学的博士生导师聊天,问起他对《书录》的看法。他说:这本关于在日善本的著述,用起来要特别小心。我以为这是对的。
  这本书乃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项目,也就是国家项目。以个人名义申请如此之大的项目,是极不容易之事。当然,《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这个题目绝对吸引人,谁看了都会心动。只可惜,外行人做内行人的事,难免错误多多。这也是许多出版人,包括中华书局都没料到的。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