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人为师,不好为人师



  爱当别人的先生是人的通病。有知识的人,所谓才子,更喜欢这样。喜欢对人品头论足,喜欢对人指指点点,喜欢揭人的短处,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就是在身份悬殊的情况下,场合不适的情况下,人也敢僭上冒犯他人。除了知识分子、才子如此,寻常百姓也不例外。稍有这样表现自己的地方,便会大加夸张,毫不放过。如,我们老爱抓住别人的口误,大肆张扬;在书中发现了一两个印刷错别字,也会十分自豪地把它们标示出来,以显示我们的才学。其他99%的地方,我们也许一窍不通,毫无知识,可是我们对之却能安之若素,不至脸红。独独对我们能够发现的他人一点瑕疵,肆意批评。这种难得律己,好为人师的德性十分不好。既容易开罪于人,又学不到任何东西。
  从人的心性上来看,人都自视甚高。据此可以说,没有人喜欢你当他们的先生。你硬要当他们的先生,只会让人生厌,别无他益。但是我们却天生喜欢让自己尴尬,喜欢扮着先生的面孔吓唬他人,教育他人,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为什么没有人喜欢的事,我们却偏要做呢?为什么我们自己也不喜欢的事,却要强加于人呢?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做我们的座右铭。
  一般来说,没有人喜欢你当他们的先生。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人更讨厌和嫉恨你冒充他们的先生。
  (1)我们很浅薄,却自以为很高明,结果,浅薄的人自告奋勇地批评高明的人,让人且怒且好笑。
  (2)我们是对的,但在那种场合,不合适指出别人的短处,如对方是领导,正在作报告。又如,我们是客,对方是东家。
  (3)我们是高明的,但因身份的差异,不能指出对方的错处,如,下级对上级,臣民对皇帝。
  (4)他人极需要荣耀的时候,如在女朋友面前。等等。
  如果在上述情况下,我们不明情理,冲撞他人,他人定会异常恼怒,会视为仇敌。糟糕的是,我们好多人都难明这种事理,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因此而得罪他人,树敌生怨,结果惹下乱子或敌怨,我们还不知道咎由何取,谁是祸首,糊里糊涂地在人际关系中失败,影响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爱当别人的先生,不仅不讨人喜欢,更会制造敌怨。很多人就因为这种几乎没有目的和必要的闲言碎语而构怨于人,遭惹杀身大祸和积年仇怨。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就因为改了两句襄阳才子牛僧孺的文章而让后者嫉恨了若干年,当上唐朝宰相后还耿耿于怀。这件事,让刘禹锡大为震惊自己早年的轻率。看来好为人师并不是一般的小错或坏事。可是凡人无论年幼的、年长的,聪明的、愚蠢的,有才干的、没才干的,有知识的、没知识的,有身份的、没身份的,却偏有这种心理缺憾,爱自视高明,率身为师。这样确实贻害颇多。不如降格虚心,旁观看人,犹如看戏看电影,欣赏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而不必和他们费口舌之争,显得清闲许多,也显得境界颇高,又不产生敌怨,不亦洒脱而超然物外?
  的确,爱当他人的先生,既使他人不喜欢,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还会因此开罪于人,这样双料不讨好的事情,我们做它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