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九晉語三
2、惠公改葬共世子
 

  惠公即位,出共世子而改葬之,臭達於外〔一〕。國人誦之曰:“貞之無報也。孰是人斯,而有是臭也〔二〕?貞為不聽〔三〕,信為不誠〔四〕。國斯無刑,偷居倖生〔五〕。不更厥貞,大命其傾〔六〕。威兮懷兮〔七〕,各聚爾有,以待所歸兮〔八〕。猗兮違兮,心之哀兮〔九〕。歲之二七,其靡有徵〔一0〕兮〔一一〕。若狄公子,吾是之依兮〔一二〕。鎮撫國家,為王妃兮〔一三〕。”郭偃曰:“甚哉,善之難也〔一四〕!君改葬共君以為榮也,而惡滋章。夫人美於中,必播於外,而越於民,民實戴之〔一五〕。惡亦如之。故行不可不慎也。必或知之〔一六〕,十四年,君之冢嗣其替乎〔一七〕?其數告於民矣〔一八〕。公子重耳其入乎?其魄兆於民矣〔一九〕。若入,必伯諸侯以見天子,其光耿於民矣〔二0〕。數,言之紀也〔二一〕。魄,意之術也〔二二〕。光,明之曜也。紀言以敘之〔二三〕,述意以導之〔二四〕,明曜以昭之。不至何待?欲先導者行乎〔二五〕,將至矣!”

〔一〕 共世子,申生也。獻公時,申生葬不如禮,故改葬之。惠公蒸於獻公夫人賈君,故申生臭達於外,不欲為無禮者所葬。唐以賈君為申生妃,非也。傳曰:“獻公娶於賈,無子。”

〔二〕 賈、唐云:“貞,正也。謂惠公欲以正禮改葬世子而不獲吉報也。孰,誰也。斯,斯世子也。誰使是人有是臭者,言惠公使之也。”或云:“貞,謂申生也,與下相違,似非也。”

〔三〕 以正葬之,而不見聽。

〔四〕 信心行之,而不見誠。

〔五〕 刑,法也。言惠公偷竊居位,徼倖而生。

〔六〕 不變更其正,大命將傾。傾,危也。

〔七〕 威,畏也。懷,思也。言國人畏惠公、思重耳。

〔八〕 爾有,所有也。

〔九〕 猗,歎也。違,去也。言民心欲去其上,安土重遷,故心哀之。

〔一0〕案:“徵”,公序本作“微”。札記:“當以別本作‘微’。丕烈案:此以威、懷、歸、猗、違、哀、微、依、妃為韻。韋解‘ 無有微者亦亡,謂子圉也。’是讀‘微’為‘尾’而解之也。‘微’、‘尾’古同字,孳‘尾’為字‘微’,‘微生’為‘尾生’,皆其證也。”

〔一一〕二七,十四歲後也。靡,無也。無有徵者亦亡,謂子圉。 案:“徵”,公序本作“微”。

〔一二〕謂重耳。

〔一三〕言重耳當伯諸侯,為王妃偶。

〔一四〕難,難為也。

〔一五〕美,善也。播,布也。越,揚也。戴,欣戴也。言有善於中心,必播于外、揚于民也。

〔一六〕或知下民,必知其善否也。

〔一七〕冢嗣,太子也。替,滅也。

〔一八〕數,謂二七。

〔一九〕魄,形也。兆,見也。

〔二0〕耿,猶昭也。

〔二一〕謂言者紀其數也。

〔二二〕意,民之志也。術,導也。魄兆見而民志隨。

〔二三〕敘,述也。

〔二四〕導,開導也。

〔二五〕先導,為重耳導引者可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