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七晉語一
9、申生伐東山
 

  十七年冬,公使太子伐東山〔一〕。里克諫曰:“臣聞皋落氏將戰〔二〕,君其釋申生也〔三〕!”公曰:“行也!”里克對曰:“非故也〔四〕。君行,太子居,以監國也〔五〕;君行,太子從,以撫軍也〔六〕。今君居,太子行,未有此也。”公曰:“非子之所知也。寡人聞之,立太子之道三:身鈞以年〔七〕,年同以愛〔八〕,愛疑決之以卜、筮〔九〕。子無謀吾父子之間,吾以此觀之〔一0〕。”公不說。里克退,見太子。太子曰:“君賜我以偏衣、金玦,何也?”里克曰:“孺子懼乎?衣躬之偏,而握金玦,令不偷矣。孺子何懼〔一一〕!夫為人子者,懼不孝,不懼不得〔一二〕。且吾聞之曰:‘敬賢於請〔一三〕。’孺子勉之乎〔一四〕!”君子曰:“ 善處父子之間矣〔一五〕。”

〔一〕 獻公十七年,魯閔二年也。

〔二〕 言其不服,將與申生戰。

〔三〕 釋,舍也。

〔四〕 非故事也。

〔五〕 君行則守。

〔六〕 有守則從,撫循軍士。

〔七〕 身鈞,德同也。以年,立長也。

〔八〕 立所愛也。

〔九〕 愛疑,愛同也。龜曰卜,蓍曰筮。

〔一0〕言吾使之征伐,欲觀其能否也。

〔一一〕孺子,少子也。偷,薄也。偏,半也。分身之半以授太子,又令握金玦。金玦,兵要也。君今於太子不為薄矣。

〔一二〕賈、唐云:“不得,不得君心也。”昭謂:不得立也。內傳:“太子曰:‘吾其廢乎?’里克曰:‘子懼不孝,無懼不得立。’”

〔一三〕賢,愈也。言執恭敬愈於請求。

〔一四〕勉為孝敬也。

〔一五〕入諫其父,出勉其子。

  太子遂行,狐突御戎,先友為右〔一〕,衣偏衣而佩金玦。出而告先友曰:“君與我此,何也?”先友曰:“中分而金玦之權,在此行也。孺子勉之乎〔二〕!”狐突歎曰:“以庬衣純〔三〕,而玦之以金銑者,寒之甚矣,胡可恃也〔四〕?雖勉之,狄可盡乎?”先友曰:“衣躬之偏,握兵之要〔五〕,在此行也,勉之而已矣。偏躬無慝,兵要遠災〔六〕,親以無災,又何患焉?”至于稷桑〔七〕,狄人出逆〔八〕,申生欲戰。狐突諫曰:“不可。突聞之:國君好艾,大夫殆〔九〕;好內,適子殆,社稷危〔一0〕。若惠於父而遠於死〔一一〕,惠於眾而利社稷,其可以圖之乎〔一二〕?況其危身於狄以起讒於內也?”申生曰:“不可。君之使我,非歡也〔一三〕,抑欲測吾心也〔一四〕。是故賜我奇服,而告我權〔一五〕。又有甘言焉〔一六〕。言之大甘,其中必苦。譖在中矣,君故生心〔一七〕。雖蝎譖,焉避之?不若戰也〔一八〕。不戰而反,我罪滋厚〔一九〕;我戰死,猶有令名焉〔二0〕。”果敗狄於稷桑而反。讒言益起,狐突杜門不出〔二一〕。君子曰:“善深謀也。”

〔一〕 狐突,晉同姓,唐叔之後、狐偃之父狐突伯行也。先友,晉大夫,先丹木之族。右,車右。案:“狐突伯行”,公序本作“大戎伯行”。

〔二〕 中分。中分君之半也。金玦,以兵決事也。

〔三〕 雜色曰庬。純,純德,謂太子也。

〔四〕 玦,猶離也。銑,猶灑。灑,寒也。言於太子無溫潤也。 案:“玦,猶離也。銑,猶灑。灑,寒也。”公序本作“玦,猶決也。銑,猶洒也。洒洒,寒貌。”

〔五〕 握兵之要,金玦之勢也。金為兵,玦所以圖事決計也,故為兵要。

〔六〕 慝,惡也。衣身之半,君無惡意也。握兵之勢,欲令太子遠災害也。

〔七〕 稷桑,皋落狄地也。

〔八〕 逆,拒申生也。

〔九〕 “艾”當為“外”,聲相似誤也。好外,多嬖臣也。嬖臣害正,故大夫殆。殆,危也。

〔一0〕好內,多嬖妾也。嬖專寵,故適子殆,國家亂,則社稷危,周幽王是也。

〔一一〕惠,順也。去避奚齊,為順父心而遠於死也。傳曰:“狐突欲行。”

〔一二〕惠於眾,謂不戰也。太子去,則國不爭,故利社稷。

〔一三〕非歡愛我也。

〔一四〕測,猶度也。

〔一五〕奇服,偏裻。權,金玦也。

〔一六〕申生將去,父又以美言慰撫之也。

〔一七〕有此甘言,非本意,故言生心也。

〔一八〕蝎,木蟲也。譖從中起,如蝎食木,木不能避也。

〔一九〕滋,益也。

〔二0〕有恭從之名也。

〔二一〕不出,避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