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篇(31)

 

 




  当即,太子李显便率在场的所有李姓武姓的女皇子嗣们前往通天宫。他们按照女皇的要求,在通天宫内海誓山盟。他们的誓言当即就被铭刻在铁券之上,并郑重地送到了史馆存档。

  那盟誓铁券的仪式很浩大,却也很空洞。但,女皇之命是不可以违抗的。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他们只能从命。他们都十分地清楚,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其实并不是做给自己也并不是做给未来的,而是只为做给和他们有着血缘的牵连并控制着他们的那个老女皇。

  于是,在那个阳春三月的早晨,女皇得到了安慰。她觉得至少在她身后帝国千秋万代的问题上,她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有了高枕无忧的心情之后,很快,又一道敕令下达,女皇无限慈悲地解除了对幽禁长达六年之久的相王李旦的五个儿子的禁令。女皇把他们放出后宫,分别封为郡王,又特意将洛河对岸的一栋豪华住宅赐给了他们。此时李旦的长子李成器已经二十一岁,而日后成为玄宗的李隆基也已经成了十五岁的英俊少年。五王出阁无疑给相王旦带来了极大的喜悦。此时他早已不是女皇戒备防范的对象,不再是母亲的敌人。

  在得到敕令的那个傍晚,欣喜若狂的相王李旦当即便坐着马车来到了后宫的门外,在那里等候着他明早才会见面的儿子们。直到,后宫的大门终于打开;直到,他终于切切实实地把他的五个高高大大的儿子搂在了怀中。

  晚年的女皇对张氏兄弟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少见的宽容。家族中无论是她亲生的儿女,还是为她易世登基上窜下跳的侄儿们,似乎都不曾得到过女皇如此宽宏的关爱。她对他们言听计从。他们想要什么,她就给他们什么。她视他们为掌上明珠,百倍千倍万倍地呵护着他们,唯恐他们在她的寝宫中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多年的政治生涯使女皇已觉出晚年的孤独,所以她才更紧地抓住了张家兄弟,她不仅白天要看到他们,到了夜晚,她还要随时能触摸到他们。

  张氏兄弟慢慢地头脑发昏,慢慢地已不能正确对待那老祖母般的床上情人对他们的关照了。当然,任何人在拥有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太多的东西之后,难免会出现张氏兄弟这样恃宠而骄的丧心病狂。他们的野心和欲望于是便膨胀在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得意而忘形之间。可惜的是,处在这般境地的人们,又往往看不到其实危险和灾难已开始逼近他们。而对此一直能保持清醒头脑的那个人,唯有当朝的女皇。

  此时专司宫廷宴会的张氏兄弟已将这宫廷的活动笼罩上了一层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色彩,成为朝中乌合之众们寻求私欲和刺激的场所。女皇偶尔会光顾这样的场合。她原本可能并不喜欢这样的氛围,她原本是很威严的,特别是在朝臣们面前。但是因为她早已迷失了的那颗苍老的心,因为她的爱屋及乌,她于是也对这乌烟瘴气听之任之。甚而也被神魂颠倒的张家兄弟撩拨得醉生梦死了起来。音乐,舞蹈,美男美女和美味佳肴。

  这可能也是当年极有才华的隋炀帝为什么会将王朝葬送的原因。

  总有祸国殃民的凶手。总有王朝的千古罪人。

  女皇尚且如此。不再有对国家对朝政的锐敏、意志和热情。被消磨着的不仅仅是女皇,还有常来参加宴会的那些文武百官们。

  然而,在女皇不得不上朝的时候,终于有正义的朝官大着胆子站出来,勇敢地也是义愤填膺地弹劾他们的荒淫无度。

  真有那么糟?女皇睁大眼睛,真到了那么严重的地步?真败坏了朕的名声?

  女皇开始思忖。至少坐在政务殿的时候,女皇是清醒的。也许,真的是有些不大合适?朕与他们的事情其实原本是朕的私事,是为了能使他们名正言顺地升官晋爵,朕才特意把他们放置在朝廷的官职中,难道是朕错了吗?

  女皇为此而前后思量。在朝官们的一片抱怨声中,有一天,女皇终于拍案大叫,你们够了!

  紧接着,女皇宣布了一个令众朝臣无比震惊的决定,将控鹤府改名为奉宸府。

 
 

2008/05/08 制作

终篇(31)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