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能屈能伸

 

 




  (更新时间:2008-2-9 15:53:00 本章字数:1886)

  武则天在宫中多年,她知道失宠后的滋味和痛苦,除了没有地位,就是处处受气,生活也失去了乐趣与意义。武则天也知道要让一个皇帝在众多嫔妃中专宠一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容貌、床欢、还需要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还要有不可却少的谋略和智慧。

  武则天看着怀中幼小的儿子,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慰藉和疼爱,儿子给她带来了希望与地位,她也决不甘心只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子,她要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做天子,做大唐的皇帝。

  她也知道自己真正的大敌不是箫淑妃而是王皇后,只有搬到她,自己才能坐上皇后的位置,自己的儿子才能被册立为太子。

  武则天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得罪王皇后,皇上现在还没有完全忘掉箫淑妃,自己的位置还不够稳固,势力又太小,现在还需要靠住王皇后这颗大树。

  永徽三年,七月二日早朝,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等大臣要求立陈王忠为太子。虽然是形式上的请求,但,长孙无忌的态度却不允许再拖延。高宗慑于他的气势,只好默然无言。看到高宗这个样子,长孙无忌说道:“皇上,第五子已诞生,臣等恭贺皇上。”

  长孙无忌这招厉害,他点醒了梦中的高宗李治,虽然他没有提先帝的才人现在的武昭仪已生过孩子,该被逐出宫或该杀了。这让高宗想起了舅舅长孙无忌几个月前要他杀妩媚的事,自己推托武媚娘又孕在身。如今舅舅又暗示了这件事,看来为了保武昭仪也得立陈王忠为太子了。

  高宗无奈只好当即答应立陈王忠为太子,并以三天的时间满朝庆贺,颁发诏令。当时陈王忠十岁,在这之前他已成为王皇后的义子,等于嫡长子。平常被冷落的忠,被迁移到东宫,并认命了东宫府的官员,由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张行成分别担任太子的少师,少傅教太子学文史知礼仪。

  陈王忠一下子从地狱升到了天堂,这是忠和他的亲生母亲刘氏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刘氏身份低微,又得不到皇上的宠爱,虽为长子的陈王忠一直和母亲生活在阴暗的郁闷中,低调的活着。突然太子的光环罩在了他们身上,在感到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感到幸运。

  高宗立了陈王忠为太子以后,深感对不起箫淑妃和雍王素节,实际高宗更喜欢雍王,他也想立雍王为太子,只是碍于形势所迫,他想把情况给箫淑妃说明白,求得她的谅解。

  高宗内疚的来到箫淑妃的寝宫,却不见箫淑妃出来接驾,有一侍女禀告说:“娘娘生病了,不便见皇上,她说不愿意让皇上看到她憔悴的样子。”

  高宗很想进去安慰安慰箫淑妃,却被侍女挡着了驾。

  “皇上,您请回吧,娘娘不便见您。”侍女说道。

  高宗听说箫淑妃病了心中更加难过,他感觉更加对不起箫淑妃,是自己冷落了她,是自己害了她,自己不能兑现对她的承诺。突然,高宗感到自己做这个皇帝做的太窝囊,不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高宗无奈地苦闷地来到了武则天身边。武则天看到皇上满脸的不高兴,她温柔的迎上前去,以母亲的伟大情怀把高宗揽在怀里,抚平他的忧伤与茫然。

  武则天除了会察言观色和揣摩高宗的心里之外,她也会体贴高宗,知道他什么时候想要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安慰什么样的心情。她天天精心打扮,注重仪表,给高宗的感觉每天都有新花样,新惊喜,新感觉。高宗常常陶醉在她的温柔乡里,让他贪婪的吸取着那醉生梦死的感觉。这也是武则天能抓住高宗身心的手腕与智慧,她总是能创下其他女人所不懂的,或忽略的东西。

  武则天不像箫淑妃那样,听说陈王忠被册立了太子又是哭,又是闹,又是称病。她认为那是最愚蠢的做法,那样只能失去皇上,失去被宠爱的机会,毁坏自己的形象,这种蠢事武则天绝对不会去干。相反,她则认为那是给了对方一次机会,所以她要抓着这个机会,让高宗忘掉箫淑妃,忘掉那个被皇上宠幸一时的女人,争取不让皇上再去箫淑妃的寝宫。

  虽然武则天知道皇后的养子陈王忠被册立了太子,心中也是很不舒服。但,表面上她却若无其事,对高宗更加温柔体贴,宽宏大量。给高宗的感觉她才是自己的知己,自己最可靠,最贴心的人,最信赖的人。

  每当武则天抱着自己还太幼小的儿子,她知道自己的地位还不太稳定,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拉拢高宗,俘虏高宗,自己才有希望,儿子才有希望。她想尽办法讨好高宗欢心,让他乐不思其他嫔妃。

  武则天知道高宗喜欢文学,她就给他谈论诗词,文史,甚至政治,有时间他们一块临摹王羲之的字。这让高宗感到只有在武则天这里他才感到愉快,温馨,既有家的感觉,又有浪漫的情趣,这是在其他嫔妃那里找不到的感觉。所以他留恋武则天母亲一般的情怀,妻子一般的体贴,情人一般的浪漫与风骚。

 
 

2008/05/08 制作

正文 第十二章 能屈能伸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