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册封昭仪

 

 




  (更新时间:2008-2-8 10:00:00 本章字数:1484)

  箫淑妃伤心哭泣之后,诏来了娘家的哥哥,她把她的处境和高宗与王皇后把先帝的武才人接进后宫的事情哭诉了一遍。箫淑妃的哥哥箫有长把从妹妹那里听到的话又密告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听后大吃一惊,他怎么也不敢相信仁厚、忠孝、懦弱的高宗李治怎会干出这种败坏朝纲之事。他更想不明白聪明贤惠的王皇后怎么这么糊涂。

  长孙无忌听后气冲冲地来到后宫找到高宗李治,他要让高宗把这个祸乱后宫的武才人给杀了。以向听舅舅话的李治这次却有了自己的主见,他告诉舅舅长孙无忌:“武才人已有身孕,不可杀。”

  “那就等她生过龙子以后杀。”长孙无忌退让了一步,他又劝说道:“皇上应该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能因为一个人女人毁了皇上的英明,她毕竟是先帝的才人,先帝的临终遗言皇上不会忘记吧?”长孙无忌又抬出了先帝太宗,以示警告仁孝的高宗。

  长孙无忌又接着说:“历来出家过的嫔妃,是不能再度回宫;皇帝怎么可破先帝之例呢?”

  此事很快就被传出宫来,众臣们大惊,以褚遂良为首的大臣纷纷上书反对,高宗看到只要是反对武媚娘的折子,他一律不看,大臣们没办法只好朝议上提出反对,懦弱的高宗装聋作哑不表态。他心里知道无论谁反对他都不会杀了他的武媚娘。

  后来徐茂功向褚遂良等说道:“天意不可违。”

  在武媚娘初入宫的日子里,她被身边的很多人议论、嫉妒和白眼;更有很多人不理解,她们想不明白这个比皇上还大四岁的先帝才人,用什么魔法把皇帝迷住,令后宫三千粉黛尽失色。

  永徽三年春,武媚娘为高宗产下了一子,高宗大喜,为其子起名为弘,册封武媚娘为武昭仪,这年她已三十一岁。武媚娘更是大喜过望,儿子的出生不但给她在宫中奠定了地位,提高了身份,还为自己的将来与野心铺下了基石,增加了筹码。

  武则天生产没有出二十天,高宗就频频临幸,三十一岁的武则天也如狼是虎地满足着高宗的要求,她不但要留着高宗的人还是牵着高宗的心,她细心的观察着高宗的言行与品质,他要研究掌握这个男人的性格。她发现高宗李治不但仁厚、懦弱、重情、还没有个人主见,容易听取别人、依赖别人。武则天不但观察了解高宗,她还去观察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上至皇后,下至侍女与宦官。

  这也是武则天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法宝,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这也给她在后半生的执政生涯中知人善用埋下了伏笔。实际生活中用人难,知人更难。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划皮难划骨。”这道出了知人很难。因为,人总是被各种不同的外衣包裹着,外人很难发现其内在的真实东西。所以这就需要细心与智慧。一个人能做到知人又能善用,难不容易。可,武则天做到了。

  当她了解了高宗以后,她知道这个男人很好驾驭。聪明的武则天心里早就知道王皇后为什么让她重返后宫,同时她也要借助王皇后这张王牌,先打倒箫淑妃。第一,是报答了王皇后的恩德,第二,也是为自己铲除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武则天表面上对王皇后言听计从,躬卑谦让,处处讨好王皇后,让王皇后感到自己就是她最好的心腹和知己。王皇后也确实被武则天的谦卑所感动,把武则天当作自己的姐妹和心腹,她还经常在高宗面前说武则天的好话,以此来对比箫淑妃恃宠而娇,泼辣率真的性格。

  王皇后如愿以偿的借助武则天打败了箫淑妃,表面看上起来她们是站在一条战线上对付箫淑妃,实际她们各怀私心,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利用。

  可怜的箫淑妃不但没有搬倒武则天,也没有拿着皇后的小辫子勒死王皇后,她们两个反而串通一气要治自己于死地,失宠的箫淑妃只有在失意中痛苦,痛苦中抹泪.

 
 

2008/05/08 制作

正文 第十一章 册封昭仪

漂泊的树 E书作品 支持键盘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