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时势造英雄(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本书的前提是企业家追求市场权利,追求做强、做大、做久。大公司是由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作者衷心希望一批中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大公司,进而进入全球500强。因此,本书并不排斥中小企业。
万向,你能否跑得更快些?
在此,我们把万向跟国内的几家顶尖明星企业做一对比。
我们要拿出来做比较的顶尖企业是联想、复星、斯威特、华为,还有问题企业德隆,他们都是民营企业,目前的规模都处在相似的数量级。而正是因为复星、斯威特等新秀的赶超,使得万向在民营企业10强中的位次落后了。
相似时段增长速度的比较:
公司名称增长年份销售额绝对值增长(亿元 )增长速度(%)
万向1993-20033.3 → 15246.7
联想1988-20030.019 → 40394.3
华为1992-20031 → 31768.8
复星1992-20030.01 → 270152
斯威特1993-20030.03 → 179 138
德隆1986-20020.000004 → 300210
按照以上的增长趋势,如果从同样的起跑线开始,5年后,万向将与华为拉开2倍的差距,与联想拉开4倍的差距,与斯威特拉开11倍的差距,与复星拉开15倍的差距。
而这些爆发力实足的新秀又是如何在远低于万向的起点上快速地超越万向的?让我们对他们的轮廓作一认识。
在我们所关注的爆发力型企业里,上海的复星集团很具有典型意义。复星集团创建于1992年, 其前身是1992 年由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谈剑5人用借来的3.8万元钱创办的上海广信科技咨询公司,通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贸流通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3年销售额达到270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61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位、“上海大企业集团”第8位。从2002年至今,“中国企业500强”已是三度亮相,其间入围企业也有了颇多变更。上海复星集团自2002年由首次排名第197位、到2003年第144位,以及2004年的第61位,一年比一年靠前。
复星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在可以统计的1992年到2003年11年间,销售额(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2%,即每年翻1.5翻。
那么,复星的快速成长奥秘何在?我们可以说,复星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抓住了以下三次机遇:一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知识分子可以下海办公司;二是股票资本市场从审批制转为核准制,使得优秀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有了机会;三是国有企业重组,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机会。但是机会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复星的崛起,以下的几点内在规律特别值得注意:
一是团结高素质的创业团队
复星的创业团队是毕业于复旦大学的“五剑客”,创业的“五兄弟”一直是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从没分手。他们已经突破了一些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只可共苦,不可同甘”的劣根性文化。而且凝聚他们的不仅仅是大学里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共同创业的事业追求上。这种对劣根文化的超越靠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超越平庸的素质,可能也与创始人郭广昌的哲学思辨背景有关,郭广昌学的是哲学。
二是“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的企业文化
复星集团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这就是以“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为企业理念,将“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为用人准则,以“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成功高度和谐统一”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型组织、创业型团队,提高员工满意度,倡导人性化管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