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时势造英雄(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似乎就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文人侠士的演义史,从秦皇汉武到康熙乾隆、从张良诸葛到关羽岳飞、从张生莺莺到唐寅秋香,一批批明星耀眼天空各领风骚。
而“商人”,在我国历史上往往是贬义词,“无商不奸、商人重利轻义”等词句是加在商人身上最多的评语。
在这样的国度里,商业文化往往受到极度的压抑。我作为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三批大学生,在当时全班刚入校门的40多人中,几乎很少有人明白“经理”一词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1979年是第一次听到“广告”这个词。
这样的主流文化繁衍着一个落后孱弱的国度。
商人,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频频以“万元户、改革家、乡镇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等称谓出现于主流媒体。当今,有关企业和企业家的报道或故事充斥于媒体和影视文学作品,这是时代的进步。现在,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正在呈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伴随着中国划时代的改革开放而来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崛起。
在中国的近代乃至现代,落后、软弱和被欺侮是国人的一块重大心病,国家的再度强大、民族的再度振兴是中华民族一致强烈的愿望。当一个正确的政体和先进的政治体制确立后,要使国家和民族强大,惟有靠科技创新和企业强大。可以说,中国的强大依靠企业的强大,企业的强大也要依靠民营企业的强大。现在国民对英雄的崇拜在相当程度上已转到对财富的崇拜和对企业家的崇拜。举国上下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许多人对著名企业家创业的题材很是偏爱。十多年前,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古代的帝王将相,对唐宗汉祖、韩信、李广、成吉思汗等如数家珍时,向来重义轻利视商人为奸商的国人可能从来没想到过张瑞敏、柳传志、倪润峰、鲁冠球等商界人士会成为今天的英雄,原先不知洛克菲勒、杜邦为何物的中华民族今天对福特、摩根、沃森和巴菲特等如此耳熟能详。
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书并不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我国诞生的回顾史,而是试图从本人最了解和崇敬的一个企业家和企业的成长中来剖析中国企业长盛不衰走向卓越的真谛。之所以有以上简单的回顾有助于本书命题的展开。
1984年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推进到了城市,从农户推进到了企业。从那时起,媒体的报道热点也从“万元户”转向了企业家英雄了。上世纪80年代,在媒体里出现最多的几个企业家英雄是步鑫生、年广久、马胜利、禹作敏、牟其中和鲁冠球等。有媒体说,1984年,没有比步鑫生更为知名的人物了,浙江海盐县委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新中国报刊杂志上宣传个人事迹的文章之多,也许除了雷锋就是步鑫生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能与步鑫生相提并论的也许只有鲁冠球了。当时我作为流行的干部第三梯队,被分配在浙江的一个县城教书。在那些比较苦闷的日子里,看报纸是我一个很重要的消遣,我在大学时是一个优秀学生干部,所以感兴趣的主要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此前从来没有对经济方面的新闻感兴趣,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关于体制改革,关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话题。但是后来发现,所谓的体制改革其实主要是关于经济体制的,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是万元户、个体户、改革家等,同时也经常出现一些改革家、个体户、万元户的名字。开始我也不经意,因为学校里的教育和那时的大学生关注的根本不是这些事情。但后来步鑫生、鲁冠球等名字经常映入眼帘,就逐步地熟悉了鲁冠球这个名字。
后来我到外省读研究生,但我还是喜欢看浙江的报纸,这时不仅是浙江的报纸,乃至全国的报纸,鲁冠球和萧山万向节厂在媒体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就这样,我对鲁冠球和万向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时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被称为天之骄子,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时总是往机关、高校和科研机构里挤。在这样的潮流下,研究生毕业后我也挤进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研究。6年的研究生涯觉得很无奈,总有一种“拔剑回顾心茫然”的悲鸣。那时,每周二次的坐班,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知识分子如何如何的穷,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去创收和脱贫。而谈到创收的路子时方法最多的是为企业做咨询和策划。
与鲁冠球第一次接触是1987年底在一次浙江省大中型企业研讨会上。这次研讨会上比较受关注的是杭州第二中药厂(后来的青春宝集团)的冯根生、杭州万向节总厂的鲁冠球以及杭州橡胶厂(后来的杭州中策轮胎)的老总,那时浙江著名的企业中还没有娃哈哈(2002年万向的鲁冠球、娃哈哈的宗庆后和青春宝的冯根生三人获得杭州市的重奖)。在会上,鲁冠球非常活跃,对谁都微笑,向谁都发名片,与其他国有企业老总的木讷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有公关意识。令我惊讶的是,鲁冠球居然有很好的口才、很清晰的思路和相当高的理论水平。会中,我找鲁冠球做了简短的交谈,并向他呈递了我的简历,特意提到了我学的计量经济学和运筹学的专业背景(我做了数份这样的简历,希望找个为乡镇企业家做助理之类的兼职机会,以摆脱身无分文的赤贫现状)。
我居然在很短的时间里收到了万向的回复,虽然是办公室的一位秘书给我回的信,但应该说有相当的水平,字很漂亮,这大大改变了我对乡镇企业的看法。回信如下: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