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打破一切常规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世界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之中,时代和社会不断变化更新,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在不断改变与更新。如果一直照着原来的方式去做,不论做什么都“以不变应万变”,社会在发展,企业却难以为继。
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取得别人所不可能取得的成绩的。人们不能发挥创造力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心中存在某种局限性观念,有的是存在某种障碍,也有的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创新的各种关系。所以员工要提高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必须做到突破许多思维障碍,敢于打破一切常规。
迈出创新步伐
如今,企业员工以为改革会破坏平静现状的想法尤其不合时宜。今日的方法明天就会过时,今天保持平衡状态的系统,明天就会失序。
企业员工必须了解英国哲学家培根300多年前强调的论点:“不愿用新式疗法的人必见新灾,因为时间正是最伟大的改革者。”
固步自封的人总是害怕打破现状、打破成规、打破曾经取得过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总以为现状才是最安全保险的,破坏现成的格局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也许是无法应付的棘手问题,把自己带入一个动乱的世界;总以为陈规才是最可靠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些条条框框虽然面临挑战,但迎接这种挑战要担很大的风险,莫如在既成的轨迹上爬行,在蜗牛的壳里进出,既稳妥可靠又很方便省力;总以为成功的经验和作法是经受过实践检验的,可借用、遵循仿照的价值最大,自己另起炉灶、容易砸锅。这样一来,生机和活力不存在了,走向失败的速度也就更快了。
创新肯定会摧毁现有的一些东西,然而比较有勇气的公司员工对此并不惧怕,他们敢于步入创新的世界。也许下面三点可以给你一些启示:消除对创新的恐惧,把它变成一次良好的机遇;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接受新事物;靠着已经掌握的还称不上丰富的知识全力以赴。你就应该用你的智慧和勇气承担起个人的责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让自己的机构向更好的方面转化,那么创新就能够得以成功的实施。
敢于质疑
前人留给我们很多的经验和知识,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然而,如果我们只是一味遵照他们的传统思路走下去的话,恐怕这个世界将会停滞不前了。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旧观念产生怀疑,并跳出思维方式的框框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对我们掌握事物的本质将大有好处。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算出太阳的体积大约相当于161个地球(实际上比这个数字还大)。他想,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会绕着地球旋转吗?他开始对流传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了怀疑。哥白尼天天观测着,计算着,于是他终于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哥白尼之所以有如此重大发现,主要是他善于怀疑,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找出问题来。
善于质疑,在疑问中寻找答案,往往比死板教条的实践来得更快更准。有时人沉迷于某个问题研究却又百思不解时,很可能会误入思维的死角。因为当事者的视野拘泥问题的本身,思路堵塞,那么我们不妨排除自设,带着疑问的眼光看问题,或许真的可以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你若能保持对异常现象提出质疑,坚持大胆思考,也能有“疑”可生,有“问”可提。这样,你也会在提问怀疑中找到诱因,进而开启自己灵感创造的门。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很容易被经验所迷惑,因为那些经验,大部分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所取得和积累的,具有一定启发指导意义的。然而,我们不能不认识到,经验有时只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感性认识的初步概括和总结,并未充分反映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质疑,在质疑中鉴别经验。
对问题提出疑问,通过自己的全新独立思考,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看起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其实往往并不是难在问题本身,而是难在不容易打破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只要我们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就不难发现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眼前。
打破常规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惯用常规的思考方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能省去许多摸索和试探的步骤,能不走或少走弯路,从而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的耗资,又可以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但是,这样的思维定势往往会起一种妨碍和束缚的作用,它会使人陷在旧的思维模式的无形框框中,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因此,我们应当敢于打破常规的想法,摆脱束缚思维的固有模式。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就好像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里的主人公一样,由于他的工作是一天到晚拧螺丝帽,所以一切和螺丝帽相像的东西,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扳手去拧。
规则尽管非常重要,可是,如果我们想获得创意,那么遵守规则就反而成了一种枷锁。创造性思维既要求具有建设性,更要求打破陈规,否则只有一条死胡同可走。经常地反思、检查会使我们的思维流动起来,而不因规则而僵化。
变通能够让我们的思维灵活起来,从而可以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向,不受消极思维定势的桎梏,从多方面选择和考虑问题,越过思维定势的障碍。同时,变通力又是创造力中求异思维的较高级层次,它使我们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使人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思想、新观点。
如果总是用思维定势来看待事物的话,那我们也就真的成了傻瓜。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学会变通。看事物不能以一种眼光,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观察,从常规中求新意。对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分解、求同、求异等方法,让思路发展拓宽,要么加一点,要么减一点,要么借一点,要么拿一点,寻求多种多样的方法和结论,从而创造出一种更新更好的事物或产品。
我所执教的斯隆学院,有一次,学校图书馆的自来水设备出了故障,不久,水溢得满地都是,致使许多珍贵的图书浸泡在积水中。设备修好了,可如何挽救被水泡湿的书籍,成了大家的议题。若采取一般的干湿方式,就会毁掉这些珍品。于是大家都在思考有没有别的办法。其中有一位曾经从事过罐头生产的图书管理员是这样想的:在制造罐头时,为排除水果中多余的水分,采用的是低温存放和真空干燥的手段。如果把这些湿透的图书当成“水果”,能不能在同样的条件下,既蒸干湿书中的水分,又使图书完整无损呢?商量之后,大家按照这个主意,先将湿书放进冰箱中冷冻,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经过几天的奋战,奇迹出现了,湿漉漉的书籍散尽了水分,这批珍贵的图书终于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而要摆脱和突破常规思考法的束缚,常常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必须摆脱惯有的思维定势,变换一下我们做事的方法,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当代著名趣味数学家马丁·加德纳曾经说过:有些问题动用传统的常规方法理解确实很困难,“但如放开思路,打破常规,灵机一动,问题顷刻迎刃而解”。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