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惟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有些企业中,不但员工对现状感到满意,领导者也同样安于现状,就好像整个企业都被魔咒催眠了似的。在这种情况下,形势可能严重到使许多恶兆纷至踏来,但是着了魔的人仍然浑然未觉。
企业必须以变应变,在创新中不断前进。不管是在哪个阶层、哪个部门的员工,都要接受环境不停变化的事实,都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未来世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这种竞争,主要是创造力和创造性的竞争。创新精神体现了公司员工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具备变革思维
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释放创新的巨大潜力。显然,漫无目的的创新方式其结果也只能是于事无补、白费力气。为了达到更高的创新效率,他们必须运用创新这一有力武器,来解决业务上最严峻的挑战。
创造活动本来并不难,它只是不同于呆板。几乎所有通俗哲学读物中都有介绍有关“布里丹的驴子”的故事。14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布里丹认为,意志是由环境决定的。反对他的人以驴子作为例证:有一头驴子,它肚子很饿,而在它前面两个不同方向上等距离地有两堆同样大小、同样种类的料草。驴子犯了愁,由于两堆料草与他的距离相等、料草又是同样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它无所适从,不知应到哪堆料草去才是最短距离,才最省力气,于是在犹豫愁苦中饿死在原地。
布里丹的反对者试图说明:如果没有自由选择的意志,这头驴子就会饿死。后人把这种论证叫做“布里丹驴子”。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深刻的,它提示人们:许多时候,只要有点创新意识,就会焕发创造行为,就会有活力,而呆板凝滞是足以扼杀创造力的。现代企业员工要在纷繁多变的市场经济的不平衡中寻找企业发展和获利的机会,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不可能成功的。
企业员工必须树立“以变求胜”的态度去关心企业,这其实就是一种变革思维。当一切都顺利时,人易于陷入安逸的生活方式。以安逸的生活方式生活就会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热情。这是人的非常自然的心理状态,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无法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改良或发展将停滞不前。
永不满足,不断创新
若干年前,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詹姆斯·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在访问惠普公司的比尔·休利特时问他:在他眼里有没有哪家公司值得他崇拜并可以称作楷模。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毫无疑问,有,就是3M公司!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步他们会想出什么奇招来。它们的魅力就在于连他们自己很可能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有什么新招。但即使你永远无法预料这家公司到底会做什么,你也知道它会继续取得成功。”
真正想了解创新——创新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在支持创新以及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的人最终将会注意到3M公司。创新并不是花点钱或者参观一下创新企业就能实现的。在3M公司,创新是一种复杂环境的产物。3M公司最突出的天赋就是培养了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促进的总体工作环境。据3M员工称,3M有一种特殊的创新生态机制,正是这种机制使3M每年研制出了大批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
在3M公司,员工的主要成就就是其贡献性,而公司的各种工作都为员工发挥其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行政管理人员,他们都可以得到同样的重视。许多3M人都把公司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这句话铭记于心,他们时常询问自己:“我怎样才能革新自己的工作,怎样才能为生产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创新意识意味着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是同他极其强烈的成就欲望和事业心密切相联的,它们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著名的世界球王贝利踢进了第1000个球之后,记者围上来问:“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贝利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踢进第1001个球!”可以想像,当贝利踢进第1001个球,他仍会不加思索地说:“踢进第1002个球!”这就是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我们完全可以类比地说,现代企业员工强烈的成就欲望与事业心,或者说现代企业员工强烈的创新意识,同贝利“踢进第1001个球”的回答,具有相同的意义。
具有危机意识
现在企业间更新、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当一些著名大企业江河日下难挽颓势之时,一大批中小企业却如旭日初升光华显现。美国每年创立的四五十万家新企业中,约有一半以上五年之内就会倒闭。企业要想保持昔日辉煌,越来越难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竞争是一场不进则退、永无止境的竞赛。
在硅谷,每年都有近90%的创新公司破产。所以,企业和企业家信奉“世界属于不满足的人们”这句格言,很少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之中,而是善于忘掉“过去”,面向未来,勇于变革。惠普公司原董事长兼CEO卢·普拉特说:“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未来学家托夫勒也曾经指出:“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比尔·盖茨反复向员工强调:“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意在使员工保持创新的紧迫感。葛洛夫也有一句名言,即“惟有忧患竟识,才能永远长存”,并说英特尔公司一直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让对手永远跟着我们”。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理念赋予这些企业一种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工作方式应随着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相应的我们的头脑也应该发生变化。如果你对这些变化不加理会并且自己也消极沉溺,那就很危险了。“这五十多年,我每日都是在连续的不安中度过的,我虽然时时都在不安动摇中,但我却具有能抑制那不安与动摇的一面,克服它们,完成今天的工作,产生明天的新希望,从此找到生活的意义。我这五十多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如果我没有任何不安,说不定就没有今天的我,今天的公司了。”松下幸之助的一番心里话也许能让每一个员工领悟出其中的真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