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工作是人类的天职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个人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就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从此工作将伴随他的大半生。人为什么要工作?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基督徒来说,答案就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人类之后,要他们管理其他的受造物,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工作。在圣经里,圣保罗说:人不工作就没有饭吃。我们由此可以清楚地知道,工作本来就是上帝的旨意,工作就是人类的天职。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对工作敬业,对上帝负责。信仰上帝的基督徒都会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因为他知道上帝在看着他,他对工作不能不以敬畏的心去对待。工作对我们来说是满足而不是负担,这样,我们必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必须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在悠闲中过烧子,惟独人类在工作着。人不能不工作,文化在日益进步,生活也日趋复杂,到处是义务、责任、恐惧和阻碍,这些东西不是由大自然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人类社会产生出来的。
社会是人的产物,没有人就不称其为社会;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必须工作。在社会中,人和人的相互作用是以社会为前提发生的。当欧洲处在信仰时代时,一个城市要建筑一个教堂,石匠、瓦匠、木匠、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全都来了,他们拿出最好的技能献给上帝。一个教堂这样,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乃至一个世界也是这样,个人必须拿出最好的表现奉献给生命。不这样,生命便停止,社会便成了一堆死灰。
每一个人都应思考为什么要工作,尤其是工作的社会意义。我所了解的布堪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特别迷恋美式足球,是一位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季后赛。原本一场60分钟的比赛,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布堪纳感到很浪费时间,竟至产生了
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干。他记得
曾经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
样或许能心安理得一些。
布堪纳边看球边敲核桃,还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工作就心里觉得不塌实?布堪纳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除了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别人也享受不到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易价值”。
我赞成布堪纳的观点:社会对工作赋予道德上正面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劳动,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自身的毁灭。除了为赚钱而劳动之外,凭借每天工作的进行,人们还可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并藉此肯定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一种快乐。
人活在世间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
人不能不工作,道理很简单:工作不过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已。人要吃饭,要养家,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子女读书,还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好、把下一代抚育好,就必须工作。我工作我存在,存在就是为了工作,努力工作一定会有好结果。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提到:“如果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为了谋生而从事的日常工作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满足感。通过升华,工作能从个人喜好或直觉冲动中发掘潜力,这种原始力量,由于其内在原因要比寻常的力量来得更为强烈。”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人们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当然有其他的交换方式,如抢劫、行骗,但某些方式的选择不适当会产生恶果。生活对我们任何人都不容易,我们必须工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爱自己。
我们的生活目的不仅仅是赞美上帝和证明他创造的奇迹,更是要通过手和脑的工作——主要是脑——去消费。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工作为主导的社会中,被与消费职责紧密关联的工作伦理所控制。过去人们工作是为了创造以便保持我们的温饱;现在人们工作为挣钱,挣钱为消费,消费又促进人们更努力地工作。
无论你有多么崇高的使命感,多么远大的理想,你必须工作,否则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其他想法也无法付诸实施。任何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工作才能生存。人不能不工作,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应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独立奋斗。
渴望快乐就必须工作
工作可以满足个人,让人快乐。不劳无食的主张只是要把工作的质量降低一些而已,其实无论在何种社会何种组织之下,人是不能甘心闲着的。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可分为社会性和利益性两方面,从劳动者个人的目的来说,组织给了你工作,你成为其中的一员,担当了一份职责,你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享受到劳动的成果——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体验快乐。
“为什么要工作?”你是否这样问过自己?1954年,社会学家怀兹等人对数百名美国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发现自己拥有一笔不必工作也能维持生计的遗产时,你会不会脱离职业人的行列?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回答:“即使自己生活富裕,仍然愿意继续工作”。至于理由则有下列种种:
——工作是一种乐趣;
——希望自己的内心经常保持充实感;
——以此维持自己的健康;
——通过工作可以促进人际关系;
——工作着证明自己是活生生的人;
——保持自尊心……
对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工作,你会怎样?”,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
——每天将会无所事事,感到极为无聊;
——不再觉得自己是活泼、有生气的;
——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废人……
在工作中,除非纯粹机械的,没有人不想表现他自己。凡是经过人劳动生产的东西,他的个
人价值也必在里面。这种表现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促使人类做事的原动力。
人需要在工作中寻找其归宿和价值,实现其理想。人总得找点寄托,能够把工作同理想、兴趣、爱好融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乐队指挥鲍勃·克劳斯贝的儿子,曾被问到他父亲和他的叔叔平·克劳斯贝每天的生活情形。他回答:“他们永远都在愉快地工作。”
“那你长大之后希望怎样呢?”好奇的人又问他。
“也是愉快地工作。”小克劳斯贝毫不迟疑地回答。
是的,人不能不工作,这个道理连孩童都懂,好在人能形成工作的习惯。有了这种工作习惯,人就会习惯任何工作,不管那到底是什么工作。最后,哪怕是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人也会渴望工作,这是人的升华。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