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赛虎求医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如果说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就可以说狗是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从狗对同类的友谊中,无疑也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德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老兽医名叫斯图。
一天,斯图医生的朋友比尔抱着他的大黄狗赛虎,匆匆地赶到兽医站。赛虎的爪子上和肚皮上都是血。比尔说,赛虎想翻墙到比尔上班的工厂里去玩,可是工厂的墙头上有铁丝网,把赛虎的爪子和肚皮都划伤了。
斯图医生迅速地给赛虎注射了麻药,清理了伤口,缝了几针,又包上纱布。然后,找来一辆手推车帮助比尔把赛虎送回家。赛虎的伤口很快就痊愈了,虽然它还像以前一样活泼、顽皮,但是再也不敢去跳铁丝网了。
一年以后的一个傍晚,忙了一天的斯图医生正准备回家,突然听到有爪子划门的声音。开门一看,原来是赛虎,却没看到赛虎的主人比尔。赛虎见门打开后,就走了进来。斯图医生这才发现,在赛虎的身后还跟着一条又瘦又脏的小黑狗。
小黑狗看上去像是无家可归的野狗,它怯生生地跟着赛虎,东瞧瞧,西望望,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在它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行血脚印。
这时候斯图医生明白了,赛虎之所以会来找他,一定是赛虎在玩耍的时候遇到小黑狗,看到它的脚受伤了,便想起去年自己受伤的时候是斯图医生给它治好的,于是就领着小黑狗找上门来。
斯图医生小心地把小黑狗抱到手术台上,仔细地观察它的伤口。它的脚上扎了几根荆棘,深深地陷进肉里,由于时间长了,已经化脓发炎。斯图医生认真地给小黑狗治疗,把荆棘一根一根地拔了出来,将脓血清理干净。
在治疗过程中,赛虎一直伸长脖子坐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喉咙里不时地发出细细的声音,似乎是在安慰小黑狗。治疗完毕,斯图医生把小黑狗抱下来,然后打开门,看着两只狗,一黄一黑,一大一小,慢慢地消失在夜色中……
狗,大概也是最具灵性的朋友。从那以后,大黄狗赛虎和小黑狗经常在一起,简直像形影不离的兄弟。
我想,狗也许真的懂得这些道理:在享福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和自己一同享福的朋友,容易被淡忘;但是和自己一同患难的朋友,却往往会铭记在心。
谁要想得到友谊,谁就应付出友谊。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为公主选婿
在一个遥远的国度,老国王眼看着如花似玉、善良贤惠的小公主一天天地长大,寻思如何能为公主挑选一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理想驸马。
终于,老国王向全国发出为公主选婿的公告,要求国内符合条件的精英才俊,在预定的日期到达指定的地点,参加挑选驸马的活动。
那些充满自信的年轻人来到指定的地点——挑选驸马的场地。场地设在一个大水潭的旁边。水潭的中央,矗立着一个小岛。老国王与公主,正坐在小岛上。
吉时已到,老国王挥了挥手,立刻有一位皇家侍卫,大声宣布此次挑选驸马的规则。规则十分简单,在场的所有驸马候选人当中,有谁敢先跳入潭中,并率先游过潭水,第一个登上潭中小岛的年轻人,即可以娶得貌似天仙的公主。
条件乍听之下,似乎非常容易。可是,当所有年轻人拥向潭边,正跃跃欲试之际,突然有不少人惊叫出声,因为潭中竟然布满了一只只露出森森白牙的鳄鱼。
原来,老国王为了能为公主挑选一位集勇敢与智慧于一身的理想夫婿,绞尽脑汁,想出了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选婿方法。
正当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蓦然潭边传出“扑通”的一声,居然有一位勇士跳入潭中。饥饿的鳄鱼群,似乎从未遇过游得这么快速的泳者,竟被这位年轻人吓呆了,迟疑地不敢靠近他。紧张的时间似乎过得飞快,才一眨眼工夫,在鳄鱼们还没回过神来之时,这位年轻的勇士已经登上了潭中的小岛。
老国王喜出望外地站起身来迎接他,说:“太好了,勇敢与智慧的年轻人,我想问你,什么时候可以和公主成亲呢?”
这时,这位年轻人诚实地对老国王说:“这事先不急着办,我应当如实地向国王报告,我不是自己主动跳入潭水之中的。当我正在犹豫不决之时,有个家伙从身后用力一脚把我踹进潭里……我只是在危急时刻保持镇静竭尽全力而已。”
老国王很意外,也很愤怒,立刻命令手下查处这个暗下毒手的人。
这位年轻人却劝说道:“请老国王息怒,生命中的仇人,有时也是生命中的贵人。我今天之所以被选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这个仇人成全了我。其实我知道谁是我的仇人,但我愿意最大限度地宽恕陷害我的仇人,也愿意将仇人对我的陷害化为拼搏进取的动力。”
老国王满意地笑了,说:“好!我欣赏你将陷害变为动力的不凡气度。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仁者胜,你是一个真正的胜者。”
力大无边的艺术
宋代大学者洪迈,号容斋,是个博学多才的士大夫,一生著作很多。《容斋随笔》一书,是他集40多年成果形成的很有影响的文言文著作。此书的内容博大精深,广涉历代治乱兴衰、帝王将相、处世为人、文坛趣事、历史珍闻以及著名事件、人物的功过是非评价等。书中的小章目均独立成篇,形成一个一个小故事,每篇多在600字左右。
1992年元月初的一个晚上,河南人民出版社的青年编辑李旭在翻阅1991年第11期《全国新书目》中的《名人与书》一文时看到:“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宋代笔记小说《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离毛泽东去世只有半个月。”当时正在开发图书选题的李旭受到这段话的启发,由名人效应想到方兴未艾的白话热,很快形成了一个开发图书的选题:“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宋代笔记小说《容斋随笔》今译。”
李旭迅速组织一批文史博士、硕士研究生对《容斋随笔》进行编译。当年10月,《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白话容斋随笔》便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此书出版后,很快得到了新闻界和出版界的注意和重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广州日报》、《光明日报》、《文摘报》、《河南日报》、《新书周报》等报刊都对其做了评价和报道。此书被评为1992年北京图书节十大畅销书之一。后来,台湾出版界买走了此书用繁体字印刷的版权,向东南亚和其他海外华人居住的地区发行。
名副其实的借名扬名,就像给好的商品装上飞翔的翅膀,自然让人钦佩;而有些名不副实的借名扬名,则让人啼笑皆非。名不副实的借名扬名实不可取,但从中却能更清楚地看到“借”的威力。
外国一出版商有一批久久不能脱手的滞销书。他想方设法地送给总统一本,并三番五次地去征求意见。日理万机的总统不愿与他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很快,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挖空心思地又送给总统一本。总统上过一次当,想借机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灵机一动,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保持沉默,不予任何答复。出版商居然又做广告:“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结果此书销得更火。
总统真是哭笑不得,出版商却借此大发其财。
借助外力求发展是一种艺术,要像对待艺术一样地对待借助外力求发展。“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巧借力四两,可拨千斤重。借是力大无边的艺术。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