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企业体检与诊断(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第三个因素,缺乏时间急迫概念。每当提到工作期限时,大家提出的建议时限往往比我一开始要求的多出十倍,好像大家完全感觉不到公司已经是火烧屁股了。时间概念在公司里完全不存在,每次我提出有关工作时限的相关问题,往往一件一周内可完成的事,别人却答复我需要一年;三个月内可完成的事情,却答复我需要三年。我给大家的第一项震撼教育便是调整公司内部员工的时间观念,而来自雷诺的团队则带头示范,因为他们早已经有此经验。
在这一方面,无论如何有必要和日本的整体环境做对照:20世纪80年代所发生的经济泡沫化现象,经济层面上出现的反应或说为何没有出现反应。这段后头还接续着十年经济萧条及金融体系紊乱的“失落的十年”,对于无法看清事实真相的日本经济圈做出惩罚。各种辩护的说法有一箩筐:国家所累积的财富足以支付等待经济复苏的昂贵代价,或归咎于政治制度的瘫痪、在局势转变下注定遭到淘汰的大财阀的强力抗争等。毫无疑问,还有日本的民族性与行为特质。
日本人的好面子是出了名的。承认事情进行得不顺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耻辱;可是,想要重振一家企业,就不可能不从找出毛病及与公司全体同仁分享做起。对于公布检查结果只要有一丝迟疑,危机意识就不可能存在;如果不高喊失火了,却反而笑眯眯地说:“天气真热,也许那儿着火了。”这样绝对不会有任何成效。得确实找出问题之所在,并且和大家分享诊断报告。当我们公开发布若干日产产品并不是太受欢迎的时候,受到很多指责。他们说:“你们怎么可以批评自己公司的产品。”然而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承认在自己的某一条生产线上有若干产品并不具吸引力,即使这在短期内会造成不良效应,但却让我们成功跨越了迈向重振的第一道障碍。有些时候确实得说:“我病了,身体的状况不太好,对此我虽然不好意思,但我若不坦承的话,永远也无法痊愈。”要是一再拒绝和别人分享实情,周遭的人永远也无法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这样的做法虽然痛苦,却是治疗该病症最具强效性,也是惟一的解药。做法还有讨论的空间,但是完全不愿意面对现实就绝对是死路一条。
后来,出乎意料之外,戈恩发现日产居然和雷诺有共通点。不幸的是,这些共通点并不是出现在好的方面。
第四个因素,公司里怪异的部门划分方式。这并未让我感到特别惊讶,因为我在雷诺汽车已经见过类似的情形。但是日产的情况,却让我感到困惑,因为一般人总是对日本常见的团队合作下的工作品质感到赞叹。尽管在工业界,特别是在汽车工业领域里,部门的划分方式一直是个常见的问题,但我仍是吓了一跳,因为我以为日本人应该十分擅长于跨部门的团队合作。部门划分和领域性在日本一点也不会比在法国来得更重要,不过对法国人来说,团队工作全然不是他们的习惯;相反地,在日本,员工早对团队工作习以为常。然而在日产汽车里看到团队工作的高品质与跨部门工作的低效率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这种情形比让我在法国看到相同的状况更让我感到惊讶。
日产的这种部门划分方式,或说行政体制,外界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提起日产的历史,这家公司是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之下成立的,与政坛的关系非常密切,其高级管理人员多出身自东京大学,该校也有政府公职人员摇篮的称号。每一位日产的老员工谈论到日产转型成为一家认公文不认人的公司时,都一定会提到高桥(Takahashi)这位前总裁,他后来又当了理事会主席。不管该次转型的原因为何,其结果都惨不忍睹。
我们觉得好像每个人都在保护自己的领土,不让旁人看到自己的工作内容。这种缺乏工作交流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你在一家完全没有跨部门交流的公司里工作时,每个人都很容易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感到自满,并且会认为公司若表现不好,一定都是别人的错。比方,客货两用小汽车的销售量简直可用灾难来形容,但门市人员会说:“若是车厂提供给我们的车够吸引人,想卖得多好就会有多好。”而生产部门的人则会说:“客货两用车的销售这么烂怎能怪我们呢,门市那些人难道不会卖车子吗?”每个人都会马上认为,别人若是表现得好一点,公司也不会落到如此的田地。
总之,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公司缺乏策略。随便问一个人,日产在五年后、十年后会变成怎样,日产的商标对他们而言有何意义,没有人说得出一丁点儿看法。那时公司里弥漫着一股不确定性,以及害怕看见公司的名字正在逐渐被侵蚀,而自己却不知道能做什么以便扭转此一局势的感觉。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