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没有理想长不成巨人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或许有人认为,现在来谈理想是迂腐的,不合时宜的,事实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没有理想。企业理想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企业理念中,明确提出他们的企业理想:“在世界上消灭贫困,建设繁荣富强的乐土”。松下公司教育职工要清清楚楚地明白这一理想,公司的经营者要真诚地朝着这一理想前进,而不是把它只当作一种姿态,松下电器公司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和它有明确的企业理想不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再看国内IT界,为什么专注于产品领先的长城沦落到PC排行榜的10名开外,而有“倒卖”之嫌的联想却高居榜首?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博士、美国《财富》杂志签约专栏作家姜汝祥做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没有理想的企业永远长不成巨人。使命是一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学习型组织认为赢利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使命,任何企业的存在都应为社会创造某种价值。从美国的安然、安达信到中国的爱多和秦池曾经有过“爆炸式”的利润增长,但最终毁于使命的渺茫。
大约10年前,当人们提起国产电脑,长城的名字是排在联想前面的。然而如今,联想已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长城却被联想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单纯从销量上讲,联想已经夺得亚太区电脑销售冠军,而长城电脑自有品牌销量已经下滑到十几万台,排名也从前列中消失。毫不客气地说,长城品牌目前已经到了要么重新崛起,要么“退出江湖”的境地,我们不禁想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关村这两家公司如此大的差距?
回答是,只有伟大的理想才能造就伟大的公司。没有理想的企业犹如在大海航行没有灯塔的船,风险很大。如果我们将视线往前推进十多年,你会发现联想在中关村只是一个跨国公司的代理商而已,在联想周围有着至少20家大大小小的同类公司,它们的主营业务不过就 是通过组装计算机或代理IBM、HP、康柏等等跨国巨头的计算机,从中获利。
与联想生长在同一年的,除了长城外还有四通、科海、京海等公司。可是为什么在同样条件和同样水平下,经过几十年发展后一些公司会得到长足发展,而另一些却逐渐衰落呢?在姜汝祥博士看来这之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联想不甘于与那些中关村的“倒爷”为伍,不甘于仅仅做IBM、HP等跨国公司的附庸,联想对自己说:我想做一家中国的伟大公司!
联想有自己振兴中国计算机事业的使命,经受住了房地产、金融证券的高利诱惑,勇敢地走自己专业化道路。有些企业什么赚钱做什么,太多的机会反而形成机会陷阱,最终不能自拔。没有使命的企业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组织不可能整合资源。靠机会成功的企业不能走远路,有文化的企业才能经受各种考验。所以,联想所有后来的战略与战术,无非就是围绕如何在中国当时的环境下脱颖而出,柳传志的“九字真言”——“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无非是告诉联想的人,我们之所以要聚集在一起(建班子),是为了实现一种对未来的追求(定战略),而实现这一追求的关键仍然在人!
当一家公司的发展落脚点归于“人(企业价值)”而不是“产品(赚钱)”的时候,这家公司就是我所说的有“伟大的理想”的公司。因为企业的竞争无非就是人的竞争,凭什么你能够凝聚一批有能力的人?结论是你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凝聚他们一起奋斗,结论是你要有能力公正地评估他们的价值。
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的人才只能被“理想与价值观”所凝聚,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的人才所需要的报酬是对他们才能的公正评价,这是所有优秀公司持续长青的“底线”,这就是柳传志说的“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早在1993年,柳传志就和投资联想控股的中科院达成协议,给员工35%的分红权。
反观长城,我们发现长城这些年来,一直在围绕产品优势上徘徊,力图通过产品优势来获得它在行业中的地位突破,在长城决策层看来,必须有拳头产品,有“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应用服务一条龙,才有可能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微机工业体系”,与此相应的是,长城到目前为止完全没有员工和管理层的股分。既没有一个超越于产品层面的“伟大理想”,也没有一个公正评估管理层才能的价值报酬体系,长城这六年换帅五次也无济于事,如果企业上下没有一致性的对公司未来的认同,再伟大的统帅也是无能为力的。
2005年6月8日,联想集团发布去年全年财报,在200405财年全年业绩(截至2005年3月31日年度止),期内纯利112亿港元,营收2255亿港元。在此,我们在为联想拥有伟大理想和取得优异成绩而欣喜的同时,也祝福长城等那些还急需长大的企业,高扬起理想的风帆,并扎实地把理想化为现实,在国际市场的搏击中站稳脚跟,取得更大业绩。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