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把企业看作活着的生命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人们常用这样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市场竞争的残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道理不言而喻。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不做大、做强,肯定是没有出路的,早晚被市场经济挤出历史的舞台。这是客观规律,市场经济是无情的。
生存下来,还要不断长大,没有谁愿意永远停留在婴儿状态。同样,也只有做大,企业才有竞争力;做大企业才有幅射力、聚集力、影响力。企业不做大,就受制于人。企业做大了,就能治于人。要生存吗?要发展吗?要立于不败之地吗?想尽办法把企业做大、做强吧。做大、做强了,你为刀俎。越做越小,越做越弱,你为鱼肉。市场经济就这么残酷。
1.把企业看作活着的生命
我们认为,当前中国企业的重大问题是对成长进行管理。活着是硬道理。不赚钱可以,不活着不行,不成长更不行。生存下来,还要不断长大。笑到最后的人一定活得最长。对企业成长方向进行管理,就要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着的生命,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他,使其充满理想,既长脑子又长个子,直到最终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够禁得住风吹雨打。否则, 一旦发生变故,企业就消亡了,还怎么笑,那样只能含笑九泉了。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是一部机器或者企业只不过是一个“工具”。首先,它是一个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的工具;第二,它是一个投资者获取利润的工具。同时,它还可能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实现个人目标的工具。一句话,企业没有自己的生命,没有自己的意志,更没有自己的个性,因为,它仅仅是一部“机器”。而现代管理却抛弃了视企业为机器的基本假设,把企业组织看作有生命的有机体。人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要生存就要不断地补充营养,生命才会得到延续,企业同样有生命。企业不再是供我们随意开动的机器,当然也不再是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生命有机体绝不仅仅是一个比喻,它确实有自己的意志,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像对待一个独立生命体一样,精心培育它、教导它,塑造它的观念,激励它的斗志,让他去完成自己独特的使命。
企业像生物界中的任何有机体一样,会经历新生、成长、与同类竞争、成熟、衰老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它们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对其中各类刺激、变化做出反应,在不断调整与学习中求得生存发展。同时,正如没有任何生物是长生不死之身一样,企业也会消亡。特别是在变化如此迅速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企业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巨大的生存压力。但也有一些“长青树”在风浪中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在变化中不断重塑自身,日益壮大。
跻身1998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五、市场价值排名第一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仍像早晨的太阳那样朝气蓬勃。该公司63岁的总裁杰克·韦尔奇被称为“美国的头号经理人”,他已任职17年,却变魔术似地创造了一连串的商业奇迹,使百年公司保持着像青年人一样的旺盛活力。“让企业永远十八岁!”这正是他追求的目标。
当今社会竞争残酷,市场无情,淘汰迅速。据了解,100家世界级的名牌企业,其中36%的企业在百年以上,28%的企业历史在80年至100年之间,25%的企业历史在50年至80年之间,历史在50年以下的只占16%。据《日本百强企业》一书记载,在过去百年里,始终列入百强的企业在日本只有一家。而这些经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而生存发展起来的企业,其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首先是敢于自我更新。他们死死盯住市场变化,毫不留情、从不间断地给自己动“手术”,通过强有力的组织行为,忍痛摘除那些落后、多余、官僚化等削弱企业竞争力的“肥肉”、“脂肪”,甚至“肿瘤”,使企业真正“脱胎换骨”,以便在危机与矛盾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市场是一个变数,百年之后再来看看很多企业的开始,往往早已是“面目全非”,而“今非昔比”就是自我更新的结果。
其次是坚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生命中永远跳动的“心脏”,要敢于打破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僵死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活力的创新成果。“一招鲜,吃遍天”。敢于创新、领先一步就会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这不仅赢得了巨大利润,同时也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宝贵财富。在企业的创新中,科技创新无疑是领头羊,抓住科技创新,就会带动产品一系列的创新,使企业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其实,一个企业能保持10年辉煌已很不易,而几十年、上百年长盛不衰就更难了,这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创新。然而,“富不过三代”的俗语常常让企业领导者忧心忡忡,70年代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现已销声匿迹的事实更使企业家心有余悸,因此,中国的企业有必要实施“百年树企”战略来培育“生命型”企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