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7章 权威与民主(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事实上,孩子们乐意向别人,特别是父母讲这些事情。他们心直口快,往往不假思索地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说出来。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们对一些事情很敏感,有些事情不愿跟父母讲,但是如果真是以平等的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也会把父母当作朋友,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穆尼尔·纳素夫说:“父母应从孩子的言谈中结合家庭情况,引导他。父母的耳朵永远俯在孩子的心灵上,他们的智慧火花应该永远照耀着孩子前进之路。”通过和孩子谈心,父母能够了解到孩子的一些观点和想法,了解到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打算,他们的作为。当意识到孩子的观点、做法是正确的,要加以赞扬、鼓励,鼓励孩子大胆地做下去。对于孩子认识上的误区,要加以分析,帮助他们认识清楚。对孩子认识或行为上的错误,要慎重对待。不要用训斥、打骂、发怒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一旦这样,下次孩子很难再向父母敞开心扉,讲实话、讲心里话。要耐心地、心平静气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所在,使孩子心服口服。以这种形式解决问题,孩子会从内心感激父母。
父母与孩子以平等的姿态谈心、交流,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广阔的了解成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交流中,孩子们也会向父母探究成人的内心世界,如家庭的经济情况、生活状态,父母的工作情况、打算、志向等,这使孩子能够增长知识和经验,增进对父母、对社会的了解。
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待,可以使孩子学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的品质,加速孩子心理上的成长。
没你说话的地方!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渐入困境:为什么平时对孩子严加管束,到头来却没有好的结果?
湖南汨罗市城郊乡中心小学有位叫胡玲的小女孩,她写了一篇题为《给我自主的机会》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
我今年已经12岁了,妈妈却把我看成是一个什么都要人管的小孩子。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也不顾我喜欢不喜欢,她总是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我有时说句不同意的话,妈妈却说:“小孩子懂什么,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妈妈总希望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她给我买了很多衣服,并且多数是我不喜欢的红颜色。我向妈妈提出建议,妈妈却说:“你不懂,买什么衣服你就穿什么衣服吧。”我真感到委屈。
我知道妈妈很爱我,可是我很快就要小学毕业了,妈妈还没有让我处理自己的事。我自己的事就是自己无权作主,在这个家里,怎么老没有人尊重我的意见的时候。
是的,在家长们看来,今天的小学生已够幸福的了。他们吃穿不愁,父母亲朋关怀备至,消费娱乐丰富多彩,可以说从物质到精神应有尽有,没有什么理由不一门心思搞好学习了。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有研究者曾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他们“喜欢和父母常在一起”的只有44%;在回答“心中有苦闷、心事向谁诉”时,有 62%的学生选择“同学或朋友”。特别令人关注的是,对家长们津津乐道,为孩子提供的应有尽有的幸福生活感到“很愉快”的只有277%。当回答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时,有744 %的学生希望常和家长“谈心、讨论”,以加强互相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