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5章 管教孩子的误区(19)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要想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们,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们,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顾及到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如何去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学会适时鼓励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个做家长的都要仔细地研究与思考,如何去鼓励孩子,让他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孩子的自信程度是表现在他的行为中的,如果孩子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价值的信任,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缺乏效率、缺乏积极主动性。他不会通过积极参与和贡献,来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轻易地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无能力,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起码能得到别人的注意。家长主观而不问青红皂白随意训斥或打骂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鼓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一般说来,大人做某件事大多是在理智的支配下,认识到其重要性,出于责任感而去做的。孩子可就不同了,他们更多地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承认才会主动地干一件事,特别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和承认。父母的表扬和承认就像雨露一样,浇灌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哪怕是幼小的嫩苗都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不重视利用赞美这个从根本上激励孩子进步的手段,而更关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普遍原因是家长以成人的尺度衡量孩子,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和成绩。有的母亲在孩子做好了一件事或学习取得好成绩时,不大愿意称赞和表扬,而认为这些都是孩子分内的事,或应该做到的;再者就是家长看待孩子的问题一成不变,对孩子的成长变化采用静止不变的眼光,不去发现和肯定孩子的变化。其实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说他们每一分钟都有进步并不夸张。他们对新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他们对周围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敏锐的观察,快速的记录,如海绵吸水一样,吞噬着所有的新知识。但做家长的常常以老眼光看人。由此常常导致双亲与孩子之间的不协调甚至冲突,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有时,家长虽然对孩子给予了一些赞扬,但是由于心目中的标尺大大高于孩子的现实,因此,便在夸赞了这件事的同时,赶紧又加上一个小尾巴。譬如说:“你做的这件事很好,但是……”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先拍后打,让孩子高高兴兴接受教训,其实孩子对这种批评很敏感,会认为:“噢,原来他就是为了说后面那一段话才假惺惺地夸了我几句。”这样就把前面赞扬的效果取消殆尽。孩子从此在心里树起厚厚的屏障,对大人的所说所指就大打折扣,远离父母,远离教诲。看来,对孩子实行赞美既要大方,还需讲求实效。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