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5章 管教孩子的误区(18)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然而,加以注意并提供指导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进行干涉。作为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你可能特别想将你的孩子的社交活动置于你密切的监控之下,要看一看是否他在按照你自己的希望和预期生活着。
一位母亲这样说道:“我对过去孩子玩的时候也要事事过问的做法感到十分内疚!那时,每逢我们家里来了小朋友,我的耳朵就竖起来了。女儿是否受欺侮了?是否她太逞强好胜?他们是轮着玩吗?如果我觉着情况不对,我就会跑去‘管一管’。”
你的孩子的确需要学习如何相互轮流操作、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或何时应获得别人的注意。在你耐心的提醒或帮助下,你的孩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到这些内容,但父母尽量不要用“跑过来干涉”的方法解决问题。
从不赞美孩子
在孩子的出生阶段,在婴儿的幼年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他们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要学习各种方法,以使自己适应,使自己能够融入这样的世界中。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成年人往往无意之中给他们设置了许多障碍,而不是帮助他们。我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在我们的意识中已形成一定的偏见,如认为只有在某一个年龄阶段,才能做某一种事情。比如一个两岁的孩子,如果帮助我们收拾桌子,当他手中拿到一个盘子的时候,妈妈会很快地说:“不要动它,你会打碎它的。”这样你可以保存好那个盘子,但是你的举动在他的信心上投下了阴影,而且推迟了他的某种能力的发展,或许你阻止了一个小天才的产生。大人们常常不经心地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有魄力、有气力。我们的每一句话,像“你怎么把房间搞得这么乱”,“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这类话,都会向孩子们显示他们是多么的无能,是多么的缺乏经验。我们这么做就会使他们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自己的自觉性,忘记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闯荡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作为家长我们常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孩子到了某种年龄,才能做某种事情,否则的话,他就是太小,太缺乏能力,不能做这类事情。但是往往孩子在那个时刻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但是我们却人为地推迟了他学会本领的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的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减弱他们的进取心。这种消极影响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都起作用。
孩子在试着做事情时,难免要犯错误,这时做家长的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言语或行为向孩子表明他是个失败者。不能在孩子脑中留下他是“笨蛋”的印象。在我们的脑子里,我们必须清楚,做一件事情失败了只是说明这个孩子缺乏技巧,这种技巧有时是因为父母没有很认真地传授,而丝毫不该影响孩子本身的价值。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同时并不降低他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和成人一样有勇气去犯错误、去纠正错误。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对于家长来讲,我们自己就不能泄气或失去信心。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