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菜农”发难“二道贩子”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0年1月8日,SOHO现代城开盘认购。北京的一月正是冷月寒天,但长安街上却连夜排起了等待购买的长龙。
古人说得好,否极泰来,乐极生悲。也许是潘石屹急着想向现代城这块土地的原地主方华远的老板展示一下,也许潘石屹确实希望听听华远总经理任志强的意见,2月20日,潘石屹邀请任志强前来现代城参观SOHO样板间。
圈里人对任志强的评价是,行伍出身,耿直认真,从不两面三刀。可也许正是因为任志强的耿直认真,让潘石屹差点再次遭受致命打击。
当天,潘石屹陪任志强参观了SOHO样板间。任志强从专业角度询问了许多细节问题,并当面提出了一大堆意见和建议,然后离开了现代城。
这事本来就算过去了,可是任志强偏偏是个耿直认真的人,也是一个对社会和客户非常负责任的人。他回去以后,再一次充分发挥他的写作强项和专业知识,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朋友之间的交流——潘总请我看现代城样板间》。
任志强在信中强调:“作为多年的朋友,潘总很客气地曾多次希望我能就现代城的设计和建设提点意见,但为了回避同行们和客户们,特别是媒体记者把我的意见作为敌对的恶性竞争而破坏了我与潘总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我在此之前一次也没有去过现代城。”
话虽这么说,事实情况却并不是这么友好。
既然是“朋友之间的交流”,信的内容也是关于潘石屹的SOHO现代城,但这封信写完以后却没有直接交给潘石屹,而是首先给了业界的其它一些老总和部分媒体。
这封信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概念到技术逐项说开去,字字锋芒,招招见血。
从概念来讲,SOHO这种物业类型办公不像办公,居住不像居住,属于非牛非马的怪胎,设计上也就是三分的草稿想法。
从技术方面,采光、通风、安全、隐私、能源样样有问题。
总之,结论很明显:北京的长安街旁边不应该有这种东西,最好马上炸掉。并且指出,“北京也许是项目的一个优点(概念)就可以掩盖十个缺点的城市”。言下之意:“客户们都被潘总的概念给蒙了,忘了别的问题了。”
当然,任志强在信中提及的另一个问题成了后来评价他们两人最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华远乃至任志强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的“菜农”,只知道辛苦地耕耘,缺少了与媒体的交流,以至于无法有效地将营养丰富又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奉献给每一个家庭;而潘石屹就像个精明的“二道贩子”,总能把本来是蔬菜的西红柿卖个水果的价钱。
很快,潘石屹就给任志强写了回信,题目叫《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二道贩子”给“菜农”的回信》。信中除了就任志强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技术方面的答复外,主题却稍做偏离,大谈创新问题。并表达了发展商希望能做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和中国的电影一样走到国际上获奖的愿望。
3月8日,《北京青年报》和《财经时报》同时以大版面刊登了这两封信,潘任之争正式被推向社会。这时候,现代城业主肯定相当关注这次争论,有个别业主还直接给任志强写信,加入到争论当中来。一时间,SOHO又一次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
因为事情针对性太强,而且后来争论的焦点不再是任志强信中提出的技术缺陷问题,而成了是不是应该“创新”的问题,争论逐渐显示出一边倒的态势。这时候,有人质疑:“这是不是高人策划的炒作行为?”针对这个问题,潘石屹一脸无奈:“我是真正的受害人!”
一年以后,当他有功夫同公司推广部的几位员工总结推广经验时,潘石屹说了实话:“媒体推广一定要有事情。我想了一下,这两年我们最感谢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邓智仁,另一个是任志强。这两个人虽然一开始都来者不善,但最后都帮了我们的大忙。”
也是一年以后,也许是任志强纳过闷来了,也许是为了自我解嘲,总之,有一次在聊别的话题时,任志强半开玩笑地流露过这样的话:“我也帮潘总炒作炒作,让他的房子好卖!”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