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聪明人应该分出大小多少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2年6月20日早晨,北京的地铁里一个卖小报的小贩在拥挤的车厢中一边穿行一边喊:“卖报卖报,最新特大新闻,刘晓庆被抓了,毛阿敏自杀了,毛宁残废了,李娜出家了。”
常坐地铁的人听惯了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觉得这一次只是把“赵本山”换成了“刘晓庆”,便不以为然。可是,当天各大正规报纸却证实了一点:刘晓庆真的被抓了。
7月24日,刘晓庆因涉嫌偷税被逮捕。具体说法是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自1996年以来采取不列、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假申报等手段偷逃巨额税款,已涉嫌偷税犯罪。当时有媒体报道刘晓庆偷逃各种税款共计1458万元人民币。
这件事震动了演艺明星和富商阶层,快活了普通百姓,给媒体记者注入了兴奋剂,也让法学界人士议论纷纷。但比较理性的人却指出,这只是国家税务部门为加强税收管理而策划的一次“运动”,可以称为敲山震虎或者杀鸡儆猴,其宣传的意义远远大于执法查税的成份。既然想“震”出大老虎来,这“山”就要敲得响。
这一招果然奏效,据媒体报道,各地演艺界明星都排着队争相到当地税务部门申报个人所得税。
除了这些急着纳税的明星和拍手称快的普通百姓,有人还提出各种质疑,比如,如果刘晓庆逃税真有一千多万的话,那么相关监管部门早干吗去了?为什么经常能看到破获了大案要案的功臣,却少有因平常工作不力酿成大祸的责任人?一个明星就偷逃税这么多,那么全国到底流失了多少税金?税务部门除了从工薪阶层有数的工资中抽取税款,从艺人和商人身上没数的收入中到底能收多少税?
说到商人,大家立马想到了这几年最蒸蒸日上的房地产发展商。
房地产行业历来因为牵涉资金数额巨大,利润丰厚,土地、审批暗箱操作严重等等原因被称为“原罪”最重的“灰色行业”。房地产发展商赚多少钱谁也不知道,但大家都知道房价飞涨,自己把家里最大的积蓄都拿出来买了房子。所以,刘晓庆因偷逃税款东窗事发被批捕以后,大家都问:房地产大腕中谁将是第一个?
潘石屹这几年很火,尽管他在现代城项目开发中的股份有限,他也从没上过福布斯富人排行榜,但在媒体和公众的眼中,他这两年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俨然成功商人的代表。
潘石屹对不愿意进入这个被人戏称为“富不死排行榜”的解释是:“我没有这么多的钱。好多人没有这么多的钱,打肿脸充胖子,去上这个榜,带来的结果是把排行榜弄成了杀手榜。有些上榜的不是‘自杀’,就是‘他杀’,要不就给人‘误杀’。我觉得财富排行榜这个东西还应该实事求是。”
但是,不管他是不是真有钱,别人都觉得他这次估计玄了。
正好当时税务、审计部门大批人员进驻公司进行例行税务检查,来来往往的人传出去在社会上给好事者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自从着手开发现代城以来,一晃过去了好几年。这几年中,公司账户上的钱出出进进很多都从潘石屹的签字笔下流过,但他从来没工夫算过细账,这几年他到底赚了多少,支出了多少,有多少交给了土地方,多少交给了国家。社会上这么一闹腾,他还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我们连续三年荣获了政府颁发的个人所得税缴纳先进单位,我到底给国家交了多少税?
星期三下午是公司管理层的例会,讨论完别的事务,潘是屹对大家说:“最近刘晓庆偷税漏税的事情闹得很凶,好多人也问我有没有问题,我一遍一遍地解释,我也解释烦了。我想,我们的财务部门干脆把这几年我们给国家交税的情况整理一下,给社会上公布出去。我现在不知道,但我想这个数字应该有冲击力。”
然后,潘石屹又讲:“我对我们的财务人员一直讲一个原则:‘不做一分钱的假账,不偷税漏税一分钱’。我想这个原则在什么时候都有用。
“你看我原先在海南时候知道的那些风云人物,到现在好多人不是毙了就是抓起来了,都是因为不走正道。
“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坚持我们的原则,财务部‘不做一分钱的假账,不偷税漏税一分钱’。咱们安心地做生意。现在中国市场环境这么好,只要稍微勤奋一点,挣的钱比你挖空心思偷税漏税高好多。”
很快,8月1日,财务部门给潘石屹送来了有经手人签名的报表。不出所料,数字完全可以让潘石屹引以自豪。关心他的人安心了,而等着看戏的人也都悻悻地不再对他抱有“希望”。
2000年潘石屹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现场有观众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您觉得中国当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潘石屹回答:“实际上谈到风险,有好多人谈风险,我觉得第一不偷税漏税,第二不行贿受贿,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
认识潘石屹的人都觉得他很聪明,其实潘石屹的聪明绝不仅仅表现在他是个天才的商人,精通各种市场营销,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好和坏,多和少,懂得平衡金钱和欲望的关系。他这些年交的税金,的确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但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更大的利润和奋斗的乐趣,他不会因为贪婪于这些巨额的税金失去赚取更巨额利润的机会,更不会因为这些不应得的金钱忘记自己挣钱的真正目的——快乐。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