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用实践考察真伪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识人难,是因为社会上多数人都是“两面派”。一个人并非只有一张脸,而是上帝给他一张脸,他自己再重新创造出一张。一张是给自己最信任的人看的,那是本能和自然的表情,另一张却用来拿到社交场所的,那是一种刻意摆布出来的表情。
处世精明的人,可像技术高杆的演员一样根据角色需要变换脸谱。在造出来的这张脸上,布置着各种用途的开关,就象电动窗帘一样,能够在瞬间改变脸谱,在适当的时候,只要心里不动声色地按一下按纽,窗帘就会刷地一声卷起来,摆布上另外一副脸谱。
我们看他刚才这会儿还温文尔雅,突然间就变得杀气腾腾,需要装孙子时,一转脸又变得凄惨无比。
梁实秋先生为我们勾划了旧时官场上的男人脸谱。
“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对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都无表情,像一张白纸似的,使我们无从观色,莫测高深,或是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脸拉得驴般长,使我们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再往瘪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直线条全变成曲线条,如果见到更高的上司,连笑容都凝结得雄不下来,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阵,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
铁板烧博士指出――
识人难,但并非不必知,也不是不能知。我们的古人对如何彻底了解一个人总结出许多非常实用的方法,以实践检验其本质,这是识人最有效也最有效的一个方法。
人睡觉的时候,别人无法分辨他是不是盲人;人沉默无语的时候,别人也无法知道他是不是口吃。把人叫醒让他读一段文章,那么这个人是不是盲人或口吃,就一目了然了。
这就是在实践中识别人的基本原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很多技巧,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战国时,子之在燕国作相,他想要识别一下手下人中有没有投机取巧的人。有一次,他在里屋办公,手下人都在外面的大房间办公,他突然向他们问道:“我刚才看见有一个什么东西跑出大门却了,好象是一匹白马,你们看清了吗?”
手下人都说没看见,只有一个人立刻跑出门外,看了看,回来报告说:“外面有一匹白马。”
子之心中暗自冷笑了一声,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马跑出去。但他用这种方法发现不老实的人,对那个人慢慢疏远了。其实他这个方法并不是十分高杆,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少有人会明目张胆的撒谎。相比之下,下面韩昭候的方法就更巧妙一些。
宋朝人流行在自己手指上戴上一个指套。有一次,韩昭侯握住自己的手指,假装丢掉了一个指套,要求他的手下人去寻找。一个手下为了邀功,就拔掉了自己的一个指套,给韩昭侯献上去。韩昭侯也借这件小事考察左右人对是否忠实,和子之的办法如出一辙。
古人在实践中考察人的方法,初步可以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人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向他隐晦含糊地突然提出某些问题;
就一个问题连连追问,直到对方无言以对,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与对方背地里策划某些秘密,可以发现他是否诚实;
直来直去地提问,往往能看出对方的品德如何;
把钱财交给对方,由他支配,让他外出办理有关钱财的事,或者让他面临有利可图的事情,就能考验出是否廉洁;
让他呆在令人兴奋的美女身边,就能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好色不乱的人;
把事情的危险程度告诉他,看他有何反映,或者猛地恐吓他,突然告诉他危险在即,看他有什么反应,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勇气;
让一个人喝醉酒,能看出人的定力,知道他会不会因酒乱性。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