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怎样才能实现合同的履行(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合同的履行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合同的履行阶段需要注意企业自身权益的保护
#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合同对方不履行合同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合同的履行是指债务人全面适当地完成其合同义务,债权人的合同债权得到完全实现,如交付约定的标的物,完成约定的工作并交付成果,提供约定的服务等。在合同履行阶段,企业权益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企业管理者特别需要注意学会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在合同对方当事人不能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时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即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原则。
2.协作履行的原则
即当事人不仅适当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而且应基于诚实信用的原则尽量协助轻声方当事人履行其债务,只有这样,合同才能更好地履行。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例如,有的需要及时通知对方,以便做好准备;有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说明;有的需要协作;有的需要保密等等。
3.公平合理,促使合同履行
为了合同能够很好履行,在订立合同时要尽量想得周到、订得具体,如果订立合同时对有些问题没有约定,或者约定得不太明确,应当加以补救,不要因此而妨碍合同的履行。
(二)合同履行的规则
1.履行主体
履行主体是履行合同义务和接受这种履行的当事人。合同当事人自然是合同的履行主体。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债权人接受债务人的履行,是合同履行的一般规则。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也可以约定,由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或由第三人代替债权人接受履行。企业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当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当事人约定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当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由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2.履行标的
履行标的是债务人应给付债权人的对象,包括物和劳务等。履行标的及其质量和数量是合同的重要内容。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经过补充协议来补充相关的质量要求,如不能达成协议,质量标准不明确,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履行;无国家规定标准的,按行业标准履行;无行业标准的,按通常标准履行;价款不明确的,按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按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淮履行。
3.履行地点
履行地点关系到合同双方的风险承担、利益分配。当事人必须按合同规定的地点履行。当事人就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如应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的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的所在地履行。
特别提醒
我国法律对诉讼地域管辖权是有规定的。当事人想约定管辖时,在不违反法院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情况下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未约定管辖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因而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意对合同履行地的约定,会考虑到如果产生纠纷,在哪里打官司会对自己方便一些。
4.履行期限
履行期限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这种履行的时间。履行期限关系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期限利益。当事人就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债务人可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5.履行方式和履行费用
当事人就履行方式和履行费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由履行义务一方承担履行费用。合同未约定分次履行的,视为一次履行。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