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遇袭是祸不是福(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后记:本文发表后,张欣教授不服气,再发表一篇文章,指出虽然资源是稀缺的,但也仍然存在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的问题。言下之意,是恐怖分子炸掉了大楼,可能会致使美国政府作出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举动。
张欣教授希望我再作回应,但我没有,因为我上文已经讲得明白:要是美国政府一早知道如何刺激经济,那他们为什么不自行把大楼炸掉?反过来,要是刺激经济的做法只是歪打正着,政府乱花钱反而优化了资源配置只是奇迹、只是纯粹的可能,那这种想法,跟认为“跳楼可能会增强体魄”又有什么差别?
读者应该区分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一是根据“经济学”原理,先炸毁一幢大楼,然后拨款救济,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根据“万事都有可能”原理,炸毁一幢大楼,是否有可能发生一系列意外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经济增长?
如果作者谈论的是前者,那么我认为它在经济学上(或者说常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作者谈论的是后者,谈论的是纯粹的可能性,那么恕我开个玩笑:我建议张欣教授试试跳楼,因为根据纯粹的可能性(而不是根据任何别的经验科学),他可能会变成超人。
事情又过了几个月。在一个酒吧里,我与一位赞成张欣教授观点的编辑朋友谈起此事,两人争论了一会。在旁的张五常教授听得不耐烦,一摆手,插嘴说:“一个国家,把全国的人全部打个半死,然后再花钱把他们的伤养好,再打到半死,再养好,接着再打个半死,再养好。如是者三次,全国的人都会死光。”五常顿一顿,补充一句:“不是打死的,是饿死的。”在座哄堂大笑。
我以为“灾害有益”论已被驳得体无完肤,怎料那位编辑朋友没等大家笑完,就一本正经地辩解道:“那当然要保证基本的饮食条件,再去打人……”
张五常教授只得高声称赞:“你也是个天才!”
2002年2月25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