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失败乃成功之母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白川先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场“失误”,一场“偶然”,竟然使白川先生取得了一项划世纪的发明成果。
七十年代中期,白川先生就职于东京工业大学,时任助理教授。有一天,他在实验室进行有机高分子合成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他偶然发现发出银色光泽的一片薄膜。这在正常条件下是不能发生的现象。调查结果,他发现有个学生使用催化剂多用了规定剂量的一千倍。白川先生不仅没有责怪那个学生,反而进一步细心地观察试验中出现的那个奇怪的薄膜。观察结果,他发现薄膜竟含有金属毒性。这一发现引起白川先生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将错就错,开始研究这个薄膜形成的原理。就在这个时候,白川先生偶然遇上了正在东京某一个学会围绕类似课题进行研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艾伦•麦克德米教授。经两个人相互交换意见以后,便达成了共同研究的协议。后来,加里福尼亚大学的艾伦•希格教授也加盟进来,共同研究这一奇特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他们终于发现给聚氯乙烯(俗名塑料——译者注)化学添加不纯物质,随着其分子特征的变化,聚氯乙烯由原来的绝缘体变成导电体。于是,他们三个人发明的导电塑料被称为“现代炼金术”,在聚氯乙烯领域引起了一场划世纪的革命。他们发明的导电塑料以其体积小、重量轻为特征的导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小型电视屏幕等领域。后来,有些人甚至称它是推动数字革命的原动力。
三个人相互之间遇上了贵人。
这里我们还不能忘掉那个在二十年前投错催化剂规定用量的大学生。令人欣慰的是那个大学生竟是我们韩国留学生。也可以说为导电塑料的发明提供原始线索的,就是我们韩国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个韩国留学生也应该称作贵人。毋庸讳言,那个韩国留学生的一场失误,给白川教授创造了研究平台,使白川教授最后取得了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重大成果。
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最大的财富”。白川教授的故事充分证实了这一句古训。反观我们的周围,还有不少人一提失败一词便谈虎色变,心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陈旧观念,过着平平庸庸的日子。
殊不知,不计其数的失败便是成功的秘诀。没有挑战与失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走上成功之路。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那么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里的头号挑战者,也曾是头号失败者。
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不仅允许失败,而且鼓励人们继续向失败过的领域挑战,以至达到成功。这就是西方企业所说的“失败管理”。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现代经济的特征是“创意性经济”。创意已经成为竞争的原动力。世界超一流企业3M公司以推出创意性产品而闻名遐迩。这个企业制造的透明胶带和不干胶是企业普通员工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而发明的成名产品。
3M中央研究所的研究员席瓦尔先生在研究黏合剂的过程中发明了一种黏合力虽然很强但容易掉落的黏合剂。当然,作为黏合剂这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可他觉得这样的东西还有别的什么用场,于是没有放弃研究。
恰巧同一公司胶带生产部门有一名工程师。他是个教徒,而且是圣歌队队员,每周日到教堂去唱赞颂歌,可每次唱歌,夹在歌本里的书签总是掉在地上,实在是叫人不胜其烦。有一天他手拿歌本翻着翻着,脑海里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能不能制造一种既能粘又能揭,而且不留下任何痕迹的胶纸?”没过几天,那位工程师听到了席瓦尔发明黏合剂却因不尽如人意而苦恼的消息。从此以后,两个人开始研制一种既能粘又能揭而且不留下任何痕迹的产品。几个月以后,该公司的成名产品——不干胶便问世了。不干胶问世,是在席瓦尔的黏合剂试验失败整整四年以后。
尊重员工的发明意识,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超一流企业必备的一个因素。3M公司有一项独特的企业文化,叫做“15%的时间归员工”。在这个时间内,员工不受任何人的干涉,可以完全自由自在地支配自己的活动。真是值得借鉴的制度。不干胶正是在这个自由时间里研制出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给员工一个自由时间和自由想像的空间,会提高工作效率,这决不是时间的浪费,反倒是人们发明创造的最好机会。
创意精神和挑战精神,还有失败面前不气馁的精神,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