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五个月:继承来的产业最有麻烦(6)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胡仙,用她34年的奋斗,把父亲胡文虎当初只为能省下广告费而创办的一张普通报纸,办成了“全球第一份国际性报章”,她获得“卡尔·范·安达奖”是当之无愧的。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赞誉她是“非凡的女社会活动家、作家、企业家、政治活动家、报业家、经济强人”。3.“她比父亲还厉害”香港女儿接手父亲企业的例子不少,如鳄鱼恤机构的陈美丽小姐等,然而,像胡仙这样接管了父亲遗留下来的难以管理的报社,并于若干年后将其空前发展壮大的案例,在香港至今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星岛”报业耸立在香港北角的新闻大厦,从正门进去,乘电梯到达九楼,门开处可以看到鹅黄色的地毯铺满了整个一层,面积相当大,颇有气派。
这里是“星岛”报业有限公司的神经中枢,胡仙将会客室、办公室、经理室集约在一起,所以并不宽敞,其中惟一的装饰品是一幅水彩画。活像餐桌的一张办公桌上堆满了信函和文件。奇怪的是,办公桌没有抽屉,这是胡仙处理事情、作出决策、批复文件的速度很快,她批准一项计划不需要旷日持久,但是,如果十天内还没有批下来,那就是不获通过了,正是这种坚定的毅力,才使她干什么都有一种强烈的效率追求,经她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报业,就是这样坚忍不拔地一路走向世界。
八十年代初,《中英联合声明》草签之后,胡仙曾一度担心胡氏的家业在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可能被没收,于是将“星岛报业”迁至澳洲,重新注册,现在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正在胡仙心灰意冷之际,她认识了受聘于澳洲银行派驻香港的上海人宗德騂,在宗德騂的游说下,胡仙恢复了对香港投资的信心,不过这一次她投资的方向是地产业,而且她进军的雄心勃然升起。
她立即杀回香港,与具有新西兰背景的“怡胜太平洋”联手,以6.36亿港元购入广东道太阳广场的地皮;不到一年,转售给日籍华侨孙忠利。胡仙个人和星岛集团各获利一亿多港元,胜过报纸业务两年的盈利。
此期间,她接受一家刊物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说:“现在能令我提起兴趣的,不再是长线投资,而是一些可在短时间内带来利润的交易。”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
尝到第一次甜头之后,胡仙与新西兰“怡胜太平洋”的原班人马再次出击,于1986年9月组成基立实业,以两亿多港元向奔达国际购入半山ClovellyCourt,以及位于山顶柯士甸道16号—20号的住宅物业,准备翻新,以期增值。
不幸的是,一年后出现了全球性股灾,“怡胜太平洋”的母公司资产跌价,被债权银行追讨而需出卖资产解困。香港当时的股市虽跌,但地产却依然坚挺。到1988年4月,胡仙和新西兰“怡胜太平洋”把基立实业股权出让给经营免税店的兆亚集团,没有出现大宗损失,还赚了两千九百万港元。
在基立实业出让两个月之后,胡仙再次出击,这一回她是单枪匹马,通过星岛集团运作业务。1988年6月28日,她以1.4亿港元购入深水湾香港道的Deepdene住宅物业,几天后又以1.7亿港元购得中环干诺道的三和大厦,两处合计投资3.1亿港元。不到一年,胡仙将两处物业出售,卖了4.12亿港元,净赚1亿余。四年之内,胡仙屡战屡胜,仅通过地产业的投资,净赚了三亿多港元。
近年来,胡仙不断地扩充业务,在澳洲投资酒店、涉足银行,在欧洲开展了印刷、出版、商业等。她还开了几家装修得极为漂亮的高档礼品店,在旅游业和餐馆业方面有良好的投资,她属下及联营的机构多达三四十家,遍布全球各地。
胡仙的确是一位赚钱高手,对于她的成功,她的朋友是这样解释的: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她会处世,而且不断学习,衣着随便得绝对看不出她的富有,待人接物从来没有架子。
她自己的名言是:“不要随便得罪人,不要轻易拒绝人,结交有分寸,但善交朋友。”
据估计,胡仙的财富不少于10亿,如果算上祖先留给她的财产,总数已愈百亿。今天的星岛报业已经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拥有上百万读者,它控制下的印刷、发行企业分布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企业,胡仙继承来的产业已经实现了飞跃。
人们评价胡仙说:“半个胡仙是才女,半个胡仙是商人。”
二者的有机结合,正是胡仙成功的秘诀。4.弘扬父亲的爱乡精神贵为富豪的胡仙,像其先父胡文虎一样,热衷于服务社会,这是她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高贵品质之一。胡文虎早在《星岛日报》创刊伊始,就出钱出力,接待因日寇侵占广州而逃避战乱的来港难童,又派人去云南扩充孤儿院,造福无数儿童,爱国爱乡爱民。
胡仙接手《星岛日报》后,从1956年起在香港开展济贫运动,始终没有间断,历年来累积捐赠济贫款达数千万元之巨,受助人士一百多万人次。
“即筹即派”是“星岛”济贫运动的最大特色,对于所筹集的“善款”,胡仙总是立即作出最有效的分配和运用,通过香港政务处的协助,赶在每年春节前派发,受惠者远及港岛与偏僻地区,使人们倍感温情。
从1976年的第二十一届济贫运动开始,胡仙又设立了“星岛基金”,积极推行各种社会福利工作,济困扶危,贷款赈助贫寒人家的学生,设立工业训练奖学金,使无数清贫好学的学生能安心学业。
1983年,济贫运动响应联合国创立国际伤残人士年的倡议,拨出部分“善款”,发起“轮椅康复运动”,为伤残人士购买轮椅,使一大批伤残人士受惠。
通过服务社会活动,胡仙的大名在香港可谓家喻户晓,中下层的市民从“星岛”报的扶助济贫运动、轮椅康复运动中知道了她,学生、教师和其他各阶层人士,从她主持的业余歌唱比赛、全港中学生公开辩论赛中知道了她;妇女们从她举办的环岛竞步比赛、全港烹调大赛中知道了她,孩子们从儿童绘画比赛、儿童健康比赛中知道了她……
香港政府授予她“太平绅士”荣誉称号,英国女皇授予她BOE勋衔,这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杰出人物才能获得的殊荣,英国女皇赞誉她是“女中豪杰”。
在解放前,胡文虎先生为造福家乡乐善好施,慷慨大度,义举数不胜数。但全国解放以后,由于极“左”派的错误行径,胡文虎先生被推到人民的敌人的地位上,造成了一个“莫须有”的大冤案。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