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附录(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继任人的选拔。  第一代领导人要能够发现和培养比自己更好的领导者,把职位交给最有能力和最有责任心的人,这也构成了判断平庸与卓越领导者的一个重要标准。  什么才是最有能力、最有责任心的接班人?选择的时候常常面临两难:任人唯亲或是任人唯贤、唯能。前者解决忠诚与可靠的问题,关系企业的生存;后者解决能力的问题,关系企业的未来。对于高层接班人来说,这就像坐标系的两维,能力和忠诚要找到平衡点。对高层领导人不能完全否定任人唯亲,亲不一定指血缘,还指对文化的认同和秉承、对企业的忠诚度。选拔领导人要以德为先,以能为基。  选好了接班人,不是老板把接力棒交给他就算完成了,在继任中,企业还要完成文化的对接、团队的对接、组织变革和制度变迁的对接,完成这些才能说真正实现了交接班。现在业界大都推崇柳传志的交接班模式,但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不具有复制性,不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反,李东生使TCL完成了产权革命,何享健领导美的完成MBO产权收购,为继任接班人的激励与约束及其他问题扫除机制和文化上的障碍,这种在完成产权革命基础上的交接对企业的贡献更大。海尔的张瑞敏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张瑞敏个人有奉献精神,但不能保证海尔未来的接班人也有这样的苦行僧似的奉献精神,因此海尔的接班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是个悬念。中国企业要从制度上解决治理结构和接班人的问题,才能真正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这种领导人才是最伟大的。倪润峰重出江湖就是要力图解决长虹的这个问题,如果他能够领导长虹完成产权革命后再交接班,他对长虹的贡献将是巨大的,他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3.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  中国已有一部分企业通过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的方式配置领导者的继任人,从目前来看,这些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很多都在初期造了很大的势,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预期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主要缘于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空降部队要发挥作用,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质要为企业带来价值,企业就需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用理性权威替代个人权威。企业过去是粗放式经营,没有管理规范和标准,在这种以人治为主导的企业环境中,职业经理人有能力也使不出,渐进式的改革无法推行下去,只有用革命式、自杀式的方式进行变革,导致变革注定不能成功。同时企业尚未建立基于战略的有效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是黑箱运作,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难以形成信任关系,不能有效授权,职业经理人也无法施展才华。  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必须有几个条件:一是企业要有战略,二是要建立管理系统,有游戏规则,三是企业管理必须透明,企业家懂得如何跟职业经理人打交道。这样企业家才能信任职业经理人,使其找到创造价值的土壤。  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自身不成熟,有缺陷。管理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职业经理人也一样,只要适合企业需要的就是好的,适合就是先进,但他们必须是在企业中真刀真枪磨砺出来的。现在很多企业热衷于引进“海归”职业经理人,但他们也有先天缺陷,不少人只是拿到了洋文凭,只是到外资企业低层次的职位上镀了一下金,并没有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拼杀过,更没有在中国市场拼杀的经历,企业以及他们自我的期望往往过高。  二、继任者面临的挑战  对于企业的继任者来讲,要顺利实现接替并完成二次创业的使命,他们将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  1.企业业绩和公司成长的压力。在机会稀缺的新环境中,企业很难再保持过去那种高速成长的模式,但成功的惯性往往使第二代领导人面临成长的压力,被迫追求短期业绩。  2.信任和支持的挑战。第一代领导人带领大家打下江山,员工自然信任他、跟他走。第二代领导人要么是空降,要么是第一代领导人钦定或子承父业,面临的不是充分信任的文化环境,树立自己的威信和权威需要过程。  3.团队再造。企业间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家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家团队的竞争、人才群体的竞争。企业要从过去依靠个人转变为依靠管理团队,妥善处理新老创业者之间的矛盾,企业家要再造和培育团队,并使自己成为这个团队的领袖。  4.文化再造。第一代领导人靠言传身教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得到大家认同。第二代领导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肯定有所不同,要重建与整合企业的文化,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既不能完全照搬,也不能推倒重来。  5.适应全球化竞争和技术变革对领导能力提出的挑战。第二代领导人需要具有全球视野,要有与全球企业家直接对话的能力,对技术进步要保持一种战略性的本能,同时领导者不能独占信息,要学会组织的沟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