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我开始赚钱了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家乡,从小就在我脑子里刻下了贫穷的印象,
但穷乡亲淳朴的热情也令我终身难忘。
我回赠给乡亲们的第一件礼物是路,
便于行走的路。
有些人问我公司的徽记上那图案的含义:为什么用“川惠”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缩写字,衬着一枚古钱币?
这个意思是很清楚的,我就是要明确地告诉人们:公司是以赚钱为首要目的的,让员工时刻不忘这一点。同时,我也要用这个图案提醒自己,没有钱万万不能,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有些人这样做,但不说,我就觉得多说一下有好处。
我永远记得:没有3毛钱就买不到一份盒饭,没有钱买火车票就得扒火车,就出不了火车站,没有钱还债就要挨债主的骂……
有了钱,就是另一样了。
不用说别的,我如果不是到广东打工,挣钱还清了债并有了积蓄,哪有钱结婚?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的终身大事办得热闹、风光,但那是要用钱的,没有钱啥也谈不上!
1984年,到广东打工两年之后,我回广安老家完婚。我南下广东,带着一屁股一肋巴债,憋着一口气,出门躲债;短短两年后,我手里有了一笔钱,回乡做新郎,心头的高兴就不用说了,再不是出走时那样灰溜溜的,而是像川剧里唱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连走路也觉得脚下生风似的,轻轻快快。
我们在家乡举行的婚礼既简朴又热闹。这种改良了的传统婚礼没有吹吹打打和花轿,没有繁琐的拜天地拜祖宗,但家里请人择了良辰吉日,我们到乡政府领了“结婚证”,然后是请亲戚朋友喝喜酒。
农村到处都有业余厨师,他们的拿手戏是农村通行的“九大碗”。这种酒席以共有9样菜为名,凉菜、蒸菜、炒菜和汤,配置得当,经济实惠。喜酒亦称婚酒,酒是应当管够的,用大桶装着红苕烤的65度烧酒,尽客人们一醉方休。我的家乡,农民认为酒代表着一种豪爽气,别说结婚这样的终身大事了,其他事甚或没有事也要找个理由喝一通,还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等说法。结婚宴上,新郎当然成为众人进攻的目标,常常以把新郎灌得大醉为乐事。我们家乡的人敬酒,还总有那么多让你喝酒的理由来说,劝酒者一个个都是有真资格的说客:“感情深,一口吞。”——无论手上端的是杯是碗都来个底朝天;“好事成双”——一次喝两调羹,我们广安农村,喝酒用调羹……再加上猜拳、行令的高声吆喝,一挂一挂地放鞭炮,那气氛是再热烈不过了。
家乡,从小就在我脑子里印下了贫穷的印象,但穷乡亲淳朴的热情也令我终身难忘。
结婚那天,我喝了多少酒,我也不知道。我本来能喝,加上自己高兴就更能喝了。我硬是一桌桌挨个儿向亲友敬酒,喝得我头上发重,足下轻飘,不过我并没有被灌倒下,那是对我酒量的一次检验。我现在的酒量仍然不小,只是平常不大喝了,为了陪客增添喜气才喝,喝酒对我已有点纯应酬的味道。我对酒和烟等嗜好,向来认为是可以控制的。从前我抽烟很厉害,每天抽劣等烟也要几包,后来懂得了抽烟对健康的危害,说戒就戒了。我把对嗜好的克制,当做对自己毅力的锻炼。
农村结婚,是不讲究什么“度蜜月”的,不像许多现在的城市青年,到全国各地甚至到外国去“度蜜月”。我们婚后不久,我便要返回广东打工。
结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一个人的独立,一个男子汉肩上挑起了家庭这副重担。我喜欢把人生比做爬山,从出生到结婚,人行的是一段平缓的山路,而结婚之后,一个男人便是挑着担子爬陡坡!
虽然我很不愿离开新婚的妻子,但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
“新婚不如远别!”我是远离家乡去广东,那种心情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离家的晚上,下了一夜雨,早晨雨停了,叶四妹送我到镇上搭汽车。我们几乎一夜没合眼,她几次流泪,虽经洗脸和修饰,仍然看得出眼睛有些肿,但出门时我们仍然要装得高高兴兴的样子,我们穿的都是结婚时置的新衣服,可是一出门踏上的便是一条稀泥巴路,新衣服上溅上了泥巴,不知叶四妹咋个想,我非常抱怨这条烂泥巴路……
这就是我从前每天上学走的那一条田坎路,平常也是坑坑洼洼,落雨天泥烂水滑,我每天打着光脚板走在这条路上。这条泥巴路就像我的生活道路,是一条多么难行的路啊!我离家后的日子,梦中梦得最多的就是自己艰难地走在这条路上;有时还梦见这条路变成了宽大平坦的大马路,自己在路上又蹦又跳,和小伙伴们在路上跑……
那年我流浪到福建时,曾经随一位打工朋友去过闽南厦门,那儿到处都是漂亮的小洋房,道路又平又宽,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朋友告诉我,那儿是侨乡,许多人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到海外打工,挣了钱以后,总是要回乡盖楼房,为家乡修路造桥。我那时就在心里想:我如果将来挣到钱,也要为家乡修路造桥。几年以后,我来到广东打工,亲眼见到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深体会到“要致富先修路”真是至理名言。而每次回四川广安,在高低不平的公路上颠簸,在狭窄的公路上塞车,两相对比,让我清楚地看到: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别,道路、通讯条件是很重要的一条。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有了钱后,我为家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了学校前那条路,现在邻居们出工、赶场,小孩上学,再也不走烂泥巴小路了。
更重要的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对外交往“有路可走”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