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QQ是怎么来的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说到中国的互联网,几乎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电子商务是模仿eBay和亚马逊的,搜索引擎是模仿Yahoo和Google的,在线广告从按钮、横幅、擎天柱、页中栏、弹出窗口、飘浮、背投式广告都是模仿国外的。
最近的热门技术RSS聚合资讯、Blog个人网志、SNS社会性网络软件、书签共享都引来了一大批模仿者,国内出现了一大堆模仿Bloglines、Flickr、43things、del.icio.us的网站,有的看起来甚至像是把原有网站汉化一下而已,连页面都是一样的。但我想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如果有自己的创新,或许会比这些被模仿的对象更出色。
模仿ICQ出身的QQ,现在可比ICQ风光多了,QQ当初模仿过泡泡、UC、MSN Messenger,现在它们反过头来要模仿QQ。谁更出色,就要向谁学习。或许你不是这个技术的先行者,但你可以做它的追随者,如果你在追随的过程有更好的办法来竞争,你就能超越它,到时那些先行者倒要反过来向当初的追随者学习。
学着学着就成了老大
转眼间,运营那只“小企鹅”的公司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就在2004末的央视经济频道播出的一个什么很重要的评选上,腾讯公司居为首位,接着便是谈谈感受。当说到QQ来消息的时候那“嘀嘀嘀”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时候,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大言不惭地说那是以前他的传呼机的声音,因为想到要在网上创立快捷的通讯方式,便录了下来,用在以后的QQ上了。
其实那是以前国外很出名的即时通讯类软件“ICQ”中的声音,腾讯不但把来消息的声音设置成了和“ICQ”一样的声音,“上线”,“加为好友”的声音也惊人的相似。用过“ICQ”的人都知道,QQ的面板、按键等和“ICQ”中的几乎没有区别,而偏偏还在“ICQ”前面加一个“O”,“ICQ”是“I Seek You”的意思,“O”加在“ICQ”前面简直给人一种不伦不类之感,尔后腾讯把所有关于OICQ的信息换成为“QQ”,这样读的人多了,感觉就像是一个很“正统”的软件。
再说QQ堂,玩过盛大公司游戏“泡泡堂”的人都知道了吧?把人物重做一下,地图改一下,道具改一下,这就成了。
QQ的等级,按照网易泡泡做的,只不过“金币”换成了“星星、月亮和太阳”,那1500多小时的网费能买多少张会员卡?再说,为什么要买会员卡?
QQ的活动标签,是和微软的MSN学的。
……
QQ之所以无人能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学”过来的,“学的”很像,学着学着就成了老大。
合理“模仿”,避免侵权
为什么同是“模仿”专利行为,有的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因此破财惹官司,问题在哪里呢?这就要看你会不会合理模仿了。要想做到合理模仿而不被他人指控侵权,专利文献是你不可缺少的工具。专利文献告诉了你现有的技术水平,它划定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及法律状态。当你欲“模仿”某一专利时,必须认真检索该领域的相关专利技术,研究其技术特征,跳出其保护范围,也就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开发出自己的新产品。
广东顺德某装饰品厂注意到“升降式装饰蚊帐”专利产品在市面上销路很好,为了避嫌,该厂曾对该专利产品做了一些“改进”便生产、销售,不料还是被人状告侵权。后经专利明白人的指点,才懂得了如何规避侵权,在认真研究该专利的技术特征和检索了相关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跳出专利的保护范围,开发出自己的新产品并申请了专利。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