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细节小锦囊:掌握复习的方法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不要一味学新的知识
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掌握的新知识越多越好。如果一个劲赶着往前跑,两眼只盯住前方,就会忽视了把学习过的东西记住、巩固、学牢、掌握。
每天课后,用半个小时进行复习,效果要胜过做两个小时的习题。写作业是为了检查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缺少了复习这个环节,对知识的掌握必然会大打折扣,作业中的错题会更多,学习的自信心也会下降。
2.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人们对于刚学过的东西,总是一开始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就逐渐减慢。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这个规律,及时复习。
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黑板上所写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从学校回来后,应该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再做作业。而且,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可以想一想:“我今天都学了什么?”然后在头脑里把这些东西过一遍。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好,决不能拖拉。
3.学会分散复习、交叉复习的方法
如果有90分钟的复习内容,你是一下子复习完呢?还是分成几段间隔复习呢?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的集中复习效果好。对于中学生来说,更适合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你不妨每次复习3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你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当你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即这30分钟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自己产生厌倦心理。
4.针对学科特点复习
复习要针对学科特点,比如复习语文、外语要做到大声朗读课文,务必记住当天的生词、读写方法和语句的意义,外语要重视语音、时态句型、语法等知识的复习。复习数学要做到背熟公式、定理,适量做练习。复习历史、地理、生物要做到细读教材,深入理解学习过的基本原理,找出前后知识的联系,在理解基础上背熟基本概念、人名、地点、历史年号、大事件等。
5.复习中要适当做一些题
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题、做题。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对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使用错题本
错题本,一般是每科设一个专用的本子,将该科做错的题集中在一起,并不时翻看,查找失分原因,从而达到消灭错题的目的。
错题本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太费时间。将错题辗转抄录,是很费时间的。为此,改进的方法是,不再单设错题本,而只是在做过的卷子上,将错题以最省目的方式标出,并不时翻看。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效果却一样不错。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