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殷桓相侮]
  殷浩年轻时与桓温齐名,两人谁也不服谁。
  一次,桓温故意讥殷浩说:“你怎么能和我相比!”
  殷浩说:“我和我自己来往的时间长了,宁愿做我自己(意思是自己不屑与桓温比较优劣)。”
  又有一天,殷浩作了一首诗给桓温看,桓温存心侮辱殷浩说:“你这劣作不要给我看,给我看,我将拿出来示众,到时你名声扫地可不要怪我!”

  [萧诚书帖]
  李邕的文章名扬天下,善书法,天性豪放。他认为萧诚的书法并不好。萧诚很不服气。
  一日,萧诚写了幅字帖,故意把纸的颜色弄得很暗淡,看上去很陈旧的样子,然后,拿去给李邕看,并介绍说:“这是幅王羲之的真迹,你看好不好?”李邕一看确是不错,连连喊好。
  此时,萧诚便实言相告,李邕再拿过来看看,说:“细看,也未必每字都好。”

  [转让大腿]
  义兴储家中贫困,冬月无裤防寒,便信口念一诗云:“西风吹雨声索索,这双大腿没下落。朝来出榜在街头,借与有裤人家着。”

  [不会残客]
  张缵与何敬容同在吏部,但志趣不一。何敬容娶梁武帝长女,为驸马,有权势,宾客都讨好巴结他,到他身边去的人很多,而到张缵身边去的人寥寥无几。尔后,张缵便不再会客,每有客至,总以“我不会何敬容所存残客”为由而拒绝会见。

  [他不会老]
  杨大年很年轻就进了翰林院,同院的周翰、朱昂都已年老,须发尽白,杨大年每讲事,总要带些侮辱二年老者的味道,问话总也要把“者”字扯进去。
  周翰不忍受辱,便正颜说:“你杨大年不要欺老,到那时你也会老的!”
  朱昂却装作劝说的样子道:“唉!周翰,你可不能这么说,杨大年与老无缘,他是不会老的(诅咒杨短命)!”

  [依杖枯骨]
  钱塘人朱异很傲慢,看不起朝中大臣,遇事总要讥讽他们。有人劝他不要这样,朱异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凭自己本领获明主赏识,那些显贵都是依仗祖先的枯骨而轻视别人,我如在他们面前低三下四,那就更为他们所轻蔑,我这叫先发制人。”

  [弥衡恸哭]
  弥衡有才但性傲。某年,因得罪曹操而险些被杀。后来曹操把他送给刘表。
  临走前,众人在城南与他饯别,弥衡还未到之时,众人讲定:“今天要折辱一下弥衡,待他到来时,均不发语,有的卧,有的坐。”
  弥衡一到,便号啕大哭起来,听来令人悲痛。众人忙问为何哭得这么伤心,弥衡心里暗笑,答:“坐着的人看上去像坟冢,卧着的人看上去像死尸,尸冢之间,能不悲吗!”

  [王郎压谢]
  一日,东晋才女谢道韫去王凝之家,返回后便闷闷不乐。
  其父谢奕说:“王郎是王羲之的儿子,人很好,你为何不开心呀?”
  谢道韫说:“我家的叔辈和兄弟们都是俊雅之士,想不到天地之间还有个王凝之,把我的叔辈兄弟都比下去了,真是可恼!”

  [报以战栗]
  梁时,萧琛有辩才,梁武帝未称帝时与他交情很好。某日,武帝请宴,萧琛醉倒,梁武帝用枣投萧琛,萧琛便取了颗栗子掷武帝,正击中面部,武帝有些光火,萧琛便解释说:
  “陛下投臣以赤心,臣不敢报以战栗吗?”

  [芝麻通鉴]
  吴地人韦政无才学,但好在大庭广众时谈论诗书,不过总是只能片言只语,当人细问出典时就接不上来。有人嘲笑他为“芝麻通鉴”。
  原来,吴地人好食用芝麻茶点,因此市场上卖芝麻的人特别多,有个人专门用零残的《通鉴》包装,正好另一人数次买他的货。芝麻做茶点后,这人看看残页《通鉴》,就外出吹牛摆弄学问,几次都被人问倒,一旦无话,这人便答:“我家‘芝麻通鉴’上只到此为止就没了。”

  [牛头阿婆]
  武则天时,秋官(刑部)侍郎周兴是个有名的酷吏,常常在刑法外立私法整人,人称“牛头阿婆”(地狱里的鬼怪),百姓怨声载道。周兴知道后,丝毫不以为然,得意地说:
  “这有什么奇怪!”于是他题书于衙门口道:“被告之人,问皆称枉;斩决之后,咸息无言(就都没有话了)。”

  [鸟音人来]
  陈白沙善画梅,有人好占便宜,拿了宣纸登门求画,日添月换。一传十,十传百,求画者竟不绝于门,又不给丝毫报酬。
  陈白沙弄得很光火,就在门前柱上题字道:“鸟音人又来!”求画的人看到题字,不解其意,就问陈白沙,白沙说:“你难道没听过乌鸦的叫声吗?‘白画!白画!’”求画的人大笑。

  [鸟别贪睡]
  明宪宗初年,邢公宥任苏州知府。连年灾荒,知府便生出一计,下令水池跟苇荡都要征税,百姓抱怨不迭。有人作了一首讽刺诗道:“量尽山田与水田,只留沧海共青天。渔舟若过闲洲渚,快报沙鸥别贪睡(含意是:否则税课也会征来。)”

  [孝子郭纯]
  孝子郭纯,母亲死后,每次悲哭时,总是有群鸟云集而来。地方长官听报后调查确有其事,就在孝子家的门口立牌坊加以表扬,孝子名声大了起来。
  后来,有人一打听,竟是孝子每哭时把饼撒在地上,群鸟争着来吃。这样多次以后,鸟只要一听到孝子哭,没有不争着来吃饼的。

  [菩萨心肠]
  从前,菩萨化身为雀王,慈心济众。
  有一只吃人的老虎,某次因吃后,骨头嵌在牙齿中间,使它动弹不得,困饿得奄奄一息。
  雀王见后,大发慈悲,钻进虎口为老虎啄骨,救活了老虎。雀王飞到树上念《佛经》语说:“杀为凶虐,其恶最大!”
  想以此来劝老虎不要再去伤残人畜。
  虎听后,勃然大怒,说:“你才离我口,没吃你就已不错了,还敢多言!”雀王仓惶飞逃而去。

  [《汉书》下酒]
  宋代著名诗人苏子美豪放好饮,在舅杜衍(北宋大臣)家,每晚读书,要饮酒一斗。
  一次,杜衍暗暗观察苏子美读书,苏读《汉书·张良传》,至张良刺秦王而打着副车时,击掌说:“太可惜了!没中!”遂满饮一大杯。又读至《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与刘邦会于陈留段,拍案说:“君臣相遇,其难于此!”又举杯满饮。
  杜衍笑了起来,进去对苏子美说:“有这么好的下酒菜肴和果品,饮一斗也不算多呀!”

  [鸭能说话]
  唐朝陆龟蒙居住在震泽,有一栏斗鸭。
  一次,有个宦官从京城长安出差到杭州,经过陆家门前,用弹弓打了他家一只绿头雄鸭,鸭颈都打断了。陆龟蒙见状大声说:“啊呀!这只鸭子是会说人话的,将要把它进献给皇上。你倒把它打死了,现在只能拿这只死鸭去进见了,你说好吗?”
  那宦官赶紧赔了一笔钱才算了事。末了,宦官问道:“这只鸭能说什么话啊?”
  陆龟蒙说:“它常常自己叫自己的名字。”

  [敲桌敬酒]
  一人请客前私下对仆人说:“你不要随便斟酒,听我敲一下桌子,你就敬一次酒。”
  这话被一位客人听到了。席间,客人故意问:“令堂高寿多少?”
  主人答:“73岁了”。
  客人敲一下桌子,说:“难得!”仆人听到桌子响,立刻给客人敬酒。
  过了一会,客人又问:“尊翁高寿多少?”
  主人答:“84岁了。”
  客人又敲一下桌子说::“更是难得!”仆人又来敬酒。
  主人发觉上当,便大声对客人说:“你不要管他73还是84,你也喝得够多的了!”

  [口脚之争]
  脚对嘴说:“世上没有比你更贪便宜的了,我辛辛苦苦地奔走,挣来的东西,都被你吃去了。”
  嘴回答说:“不要争了,我不吃,你也不要奔走,怎么样?”

  [畜生道号]
  党太尉很蠢。一次,有人来信说:“偶有他往,借骏足一行。”
  太尉吃惊地说:“我只有两条腿,若借给他,我如何行走。”
  下属告诉他:“信上说的是问你借马,骏足只是一种尊称。”
  太尉笑说:“如今世道不同,原来这种畜生,也有一个道号。”

  [只顾说嘴]
  京城里选拔将军,人们都围聚在一起品头评足。
  一个山东人说:“这些武士都算不得魁梧,我家乡有个巨人,站着就能头顶屋梁脚踩平地。”
  一个山西人说:“我家乡有个巨人,坐在地上就能头顶屋梁。”
  一个陕西人说:“这些都算不上希奇,我家乡有个巨人,开口时上嘴唇能碰上屋梁,下嘴唇能搭在地上。”
  旁边有人驳斥道:“照你这样说,这巨人身子站在哪里?”
  陕西人答:“管不了这么多了,先只顾‘说嘴’(说大话)吧!”

  [换班对站]
  一家父子都是性格倔强丝毫不肯让人的。
  一天,父亲设宴招待客人,叫儿子到城里去买肉。儿子买肉回来,快出城门时,碰到一个人迎面走来。两人谁也不肯相让,于是都鼻对鼻、面对面挺立在那里,一站就是好久。
  父亲等急了,出来找儿子,见到这种架势,便对儿子说:
  “你暂且拿肉回家陪客人吃饭,让我跟他对立在这里。”

  [六只脚跑]
  有个差役走路很快,上司发下紧急公文,怕他走慢了误事,便拨给他一匹马。差役赶着马跟着它上路。
  有人问他:“这样紧急的公事,你为啥不骑马?”
  回答说:“6只脚跑,岂不比4只脚跑快得多?!”

  [妙处难学]
  有个人对儿子说:“你的一言一行,都要学习老师的所作所为。”儿子答应遵嘱。
  一天,儿子陪老师吃饭。老师怎么吃,他就怎么吃;老师怎么喝,他就怎么喝;老师转转身,他也转转身。老师看看学生的模仿,不觉暗暗发笑,一笑,打了个喷嚏。
  学生也想打喷嚏,可怎么也打不出来。没法,便对老师深深鞠了一躬,内疚地说:“老师的妙处,实在难学啊!”

  [直走横行]
  一个罪犯到服役的地方,监管的军官想勒索他的钱财,故意让他在前面走路。罪犯遵令走在前面,军官骂道:“这么走,我成了你的随从了。”
  又叫罪犯到他身后去跟随保护,罪犯又遵令走在后面,军官又骂道:“这么走,是我给你开路了。”
  罪犯不知所措,只得跪下请教:“我该怎么走才对呢?”军官道:“你如果每月送我些银钱,直走横行,都随你便!”

  [雇秋蝉好]
  有个富翁,对待仆人很刻薄,从不让他们吃饱穿暖。
  一天,他在花园里饮酒吟诗,知了在树上鸣叫。仆人故意问:“老爷,树上是啥东西呀?”
  主人不耐烦地答道:“这也不懂?秋蝉!”
  问:“秋蝉吃什么?”
  回答说:“餐风饮露。”
  又问:“秋蝉要穿衣服吗?”
  答:“用不着!”
  仆人说:“那好,让秋蝉来侍候老爷,可比雇用我们省开销!”

  [尸体卖钱]
  一个富翁病了很久,只因他视钱如命,便撑着不肯请医服药,眼看就要死了。弥留之际,对妻子说:“我一生想方设法积钱,好容易才攒下这点钱。我死后,可把我的皮卖给皮匠,肉卖给屠夫,骨灰卖给漆店,你要记住呀”说完,眼睛一闭,死过去了。忽然,又微微张开眼睛,用尽最后的力气,断断续续说:“现在,现在的人,都不能相信,千万不能赊账,一定要——要现钱!”

  [怕汪公公]
  明朝有个宦官叫汪直,权势很大。皇帝以下的人,个个都怕他。
  一天,皇帝看戏。演员演完戏,又扮成醉鬼,在街上摇来晃去,大骂朝廷里的一些大官。
  别人警告他道:“你不要乱来,某王公来了,某阁老来了。”
  演员理也不理,照旧骂着。有人便喊:“汪太监来了!”
  这一喊真灵,演员马上恐惧地跪在地上,喃喃说道:“在这世上,我只知有汪公公,别的随便哪个我都不怕。”

  [井中短鱼]
  店主招待客人,每次吃饭总要做鱼,但就是只见头尾,很少有中间的肉段。
  客人问道:“店主啊,您的鱼都是从哪里弄来的呀?”
  主人答:“都是池塘里养的。”
  客人说:“恐怕是井中养的吧,不然这鱼怎么长得这么短?”

  [不识书礼]
  海滨有个平庸的书生,因家事告状,见县官时冒称是名儒弟子。县官看他礼仪极差,就斥责说:“你既为儒门弟子,为何不识礼?”
  这人说:“我生长在海滨,岂会连“鲤”都不识?鲤有北斗七星,信奉道教的人忌食。”
  县官说:“我讲书中之礼,谁问你鲤鱼了!”生气地要鞭打书生。
  书生又认“书”为“须”,急忙辩解说:“大人搞错了,有须的是鲇鱼,不是鲤鱼啊!”

  [咏诗相嘲]
  某学究教某东家子弟,东家给他的待遇很差。他即作诗讥道:“今年到此是我差,吊死须寻大树丫,东道家家穷似虱,学生个个懒如蛇。三餐薄粥称供饭,四季清汤当茶点。如此教儿能长进,满村都是做官家。”
  东家反嘲说:“今岁请师是我差,吟诗恰似口生丫,道是画虎反成狗,子弟成龙又变蛇。不识天文与地理,只贪盏酒与杯茶,之乎者也行行错,误了多多少少家。”

  [不识平仄]
  某人宴请私塾先生,这先生豪饮不歇,主家的妻子看了急起来了,就关照侍者故意在客人面前斜侧着拿酒瓶,以示酒已尽,让他自己停下不喝。这私塾先生酒兴正浓,丝毫不觉,主家妻子急不可耐,在内室中大声呼叫了起来:“快休请此先生了,连瓶侧(与平仄音近)
  都不识。”

  [四季懒学]
  旧时,某人作了首诗讥讽懒学者,不想这诗一下就流传开了,并一直流传至今。诗道:
  “春游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到凄凉无兴趣,不如耍笑过残年。”

  [豆腐先生]
  某东家极富却很吝啬,一日三餐尽用豆腐供应教书先生,终年不改一味。先生到期满临去时,填《临江仙》留别相赠:“肥鸡无数,肥鹅无数,那肥羊更无数。几回眼饱肚中饥,这齑淡怎生熬过?早间豆腐,午间豆腐,晚来又还豆腐。明年若要请先生,除非去普庵请。”

  [嘲近视诗]
  有人作了一首嘲讽近视眼的诗:“笑君双眼太希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好胡坏胡]
  有人嘲说胡子道:“《论语》一书尽讲胡子。‘不亦说乎(胡与乎音近)!’,‘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这三个乎是好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这三个乎是不好的胡;‘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这两个乎,一个好,一个不好。”
  某人问:“‘使乎使乎’怎样解释呢?”
  嘲者笑说:“上面的胡子与下面的胡子一个样。”

  [地狱治罪]
  有人死而复生,说:“入阴府时,正见阎王审问季氏说:‘某年齐人入侵,你只派万人对应,寡不敌众,致害人命;又某年饥荒,你不开粮仓,饿死无数;又你调理极差,水灾旱灾多次发生,民多受害,该当判罪下狱。’季氏叩头服罪。阎罗王即派小鬼押入阿鼻地狱。”
  乌有先生听说后,感叹道:“假若果真如此判罪,那阴间里还要多多造些地狱呢!”

  [别人通气]
  某人患病,医家把着脉说:“吃了我的药,腹中先会响起来,然后大便就会畅通,至少也能放些屁通通气。”刚说完不一会儿,忽听放屁声,医家得意起来,说:“怎么样,说得不错吧?”
  病者告诉他说:“这是我小弟放的。”
  医家得意劲一扫而光,只得支支吾吾说:“也好!也好!”

  [开了药铺]
  某人外出,多年后归家,其妻已生得三个儿子。
  丈夫正在惊讶妻子怎么没夫会怀胎,妻子却先开了口:“您外出这许多年,害得我朝朝想您,夜夜思您,思想至极生得三子,所以我把他们的名字都起得很有深意:长子叫‘远志’,想您远在它乡;次子叫‘当归’,想您归来;小子叫‘茴香’,想您回家乡。”
  丈夫苦笑说:“我若再做几年他乡客,家里定能开个新药铺了。”

  [庸医葬童]
  某庸医治死了某主家的小儿,算是认罪,答应主家帮助安葬死人。于是把死小孩装进了特大的衣袖管内。主家怕他欺骗,派仆人跟去。
  行至桥中央,庸医忽举起右手向河中掷出一个死孩,仆人怒问:“为何抛了我家小孩?”
  庸医说:“没有啊!”然后扬起左袖告诉仆人道:“你家的在这里呢!”

  [僧的月经]
  某僧人外出得病,热心者留宿于书房中,并请来医生。这医生一看室内布置精雅,只以为是女子闺房。和尚无力地睡在床上,医生在床前坐定,隔帐把脉。
  不一会,医生诊断说:“这病属月经不调,是胎前产后常见症,无关大事,药到保病除。”
  和尚忙坐起,揭开帐子,对着医生发起笑来。医生简直无法下台。

  [途记良方]
  某庸医医道平平,却有一癖,每听到或看到一良方,总喜欢记下来。
  一次,途中看到一伙强盗,就躲进树林草丛中偷看。不一会,走过来一人,强盗拥出,夺去财物,剥去衣服,杀了,被杀者恰好患小肠气,头被割下后,这气也走了。
  这庸医像发现了秘密似地,取出怀中纸笔,写道:“医大卵脬经验方。”

  [聋耳医生]
  有个耳朵不好的医生到一家看病。病人问:“莲心可以吃吗?”
  医生答:“面筋吃不得的。”
  病人又强调问:“莲肉呢?”
  医生说:“腌肉也少吃些。”
  病人不耐烦起来,说:“先生耳朵是聋的。”
  医生回答道:“若里股内红的,还须防它生横痃。”

  [请来远神]
  一个很吝啬的人想向神求福,就喊来了道士请神。道士就替他请了个“两京神道。”主人问:“怎么请这么远的呀?”
  道士说:“近神都晓得你的脾气,能请来么?”

  [山神顶锅]
  有个风水先生,替富户人家选择葬地。他哄骗富户说:“某月某日开墓穴,如果那天你看见有个人头戴铁锅到开墓穴的地方来,那么就说明我为你选择的这块地是宝地。”
  这后,风水先生就暗地里与一人约定在某月某日戴了铁锅到某地。这人如约头顶一铁锅来到了葬地,对着正在开墓穴的人说:“前些天,风水先生嘱我今天顶了铁锅到这里来,不知这铁锅将放在什么地方?”

  [鲁参之墓]
  有两个愚笨的先生在道上相遇,寒暄起来,正好道旁有鲁参之墓,其中一位就赶忙下拜说:“这是曾参的墓,让我一拜。”
  另一个细看着说:“这不明明是曹参之墓吗?”两从争论起来,最后竟打起了架。
  后来告到王推官处。王推官派人一调查,知道这是鲁参之墓,就各打两人20大板,逐出大厅。
  这两位都很气恼,友人来作和解,在玉堆宫办酒邀他们出席。两人按时到达,一看大门上方的匾上写着“玉堆宫”,慌忙逃走,并道:“这是王推官家,怎敢又去惹他呢?”

  [咏物箴警]
  冲虚先生平素善道,常劝善惩恶。亲族中有个人喜欢责备他人,嗜好小利。冲虚先生送他一面镜子和一杆尺,警以诗说:“自家面垢何曾见,只辨他人丑与妍;量长画短分明甚,终世何曾把自量。”
  过了几天,先生又给嗜利者送去一条鱼,警语最后两句道:“香饵一吞无计脱,饱时反不似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