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八章 中国传统外交文化——中国传统外交文化简说(2)      


<



  【二】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朝贡外交

  朝贡外交重政治的特质,必然决定它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决定了中国朝贡外交厚往薄来的传统外交原则。其具体表现是:1.贡使一进入中土,沿途吃穿用度及差旅费由宗主国全包。吃的是鸡鸭鱼羊俱全,就连供使的马匹草料也由我们全包。2.贡使所献贡物我们并不在乎。我们在乎的是形式及形式背后的象征意义。有时候,我们甚至怕这些可怜的蕞尔小邦太破费,所以有时候会像邻家奶奶般体贴。比如明宣宗时,朝鲜来贡,皇上就发话了:可怜见的,这么可人意的孝顺,经常来贡,小国家穷,受得了吗?以后来的时候,不要让他们带金银之类的了。官员马上传话给朝鲜贡使:你们国家没有那么多金玉,以后再来,就带点土特产表示一下诚心即行。3.对于夷狄小国所进之物,宗主国一方要计价酬答,当然为了不失大宗主国的面子与风度,更为了小邦国的臣服向化之心不致冷灰,宗主国一定会以高于市值的价格回赠金银铜钱及货物,有时候甚至以高于几倍的价格回赠。宋神宗时期,皇帝虽然穷得找王安石帮他搞变法,但在这方面仍然做得很大气,认为礼轻仁义重,对贡物估价回赠“有伤事体”,所以干脆不估值了,直接规定一个庞大的数额“以绢万匹永为定数”。

  厚往薄来,意味着宗主国一方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余英时先生注意到,汉匈建立朝贡外交后,维持朝贡外交的费用要比和亲政策的费用高得多。当然如果大家愣要说一个汉家姑娘的尊严与幸福无法用金钱与物质来衡量的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还有,如果大家认为朝贡能换来和平,战争无价,人的生命无价,和平有着潜在的巨大的物质利益的话,那我更无话可说了,因为和平应该是任何时代的主题,是我们的共识。

  厚往薄来下,周边小国很乐意前来朝贡,但常因经济小账而生气。试举例说明:明成祖时期,规定日本10年朝贡一次,每次限200人,船2艘,但是小日本等不得10年,经常找各种理由——朝贺、谢恩、献俘、告讣,走马灯地来朝贡,有时候,还发生争贡事件。1523年,也就是嘉靖二年,日本诸侯大内氏遣贡使宗设来华,同时,日本将军足利氏的管领细川氏也遣使宋素卿来华。宗设的船先到,宋素卿的船后到,但由于后者是被日人雇佣的华人,知道中国的游戏规则,所以,他贿赂了宁波市舶司太监赖恩,就先办了手续,宗设大怒,追击宋素卿,追不上,就到处耍流氓,杀掉明朝军官及居民若干,后回到宁波,抢掠一阵,夺海而走。日本人有经济头脑,蒙古鞑子也不傻。明朝时规定蒙古瓦剌部每年贡使不得超过50人,但是从1445年起,他们每年派来的贡使超过2000人以上。明朝供应他们的费用十分浩大,仅大同地方,每年的供应费用达30余万两。而瓦剌人汉化得又比较到位,每每虚报名额,比如1449年,也先派来2000名贡使,说是要给明政府贡马,实际上跟贡人差不多,整整报了贡使3000人。太监王振戏弄人家,只按2000人发赏,同时,给的马价也没有原先高,气得也先分兵南下,这边明英宗又听了王振的话:荒蛮之地,草都长得少,能有几个人呢?咱这边的汉人吐些唾沫星子,也能把他们淹死。这话有一部分对——蛮荒之地,确实不宜人生长,大英在这个时候,仅有人口450万左右,而大明的常备军,也是400万。所以,明英宗最后亲自带兵去了。这一去,就不容易回来了,结果大家都知道:明英宗被也先绑架了,大明全体官员聚集到一块儿开哭!说起来也不是什么鸟大的事,就是咱的小兄弟把他们的大哥大请家里了呗!兄弟们图的就是个钱,多掏俩钱赎回来就得了,奈何于谦算盘拨拉得快,又立个新皇上,明英宗变成了太上皇,当然就跌了价,气死也先那边的绑匪了。

  当然,中国历史上的宗主国并不都是厚往薄来的,也有想开创新局面,搞薄往厚来的,比如蒙元朝统治者。蒙元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汉化程度不够吧。像成吉思汗,几次兵临高丽,甚至给对方列出一个贡物表单,要求他们按方纳贡。所以,蒙元一朝尽管武力强盛,但是朝贡外交却并不活跃。原因就在于朝贡国都像宗主国一样,挺有经济头脑的,所以大家朝贡得不情不愿满腹怨言。有时候,能不朝就不朝,能不贡就不贡。

  最后想说明的是,西方人站在经济角度分析,居然得出一个结论说,真正朝贡的并不是夷狄小邦,而是我们自己。1603年,葡萄牙籍的耶稣会修士鄂本笃从莫卧尔王朝出发,开始了他的探险活动,他想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考察传说中的契丹是不是中国。1603年底,鄂本笃到达喀什噶尔首府叶尔羌,在这里,他等待加入一个前往契丹朝贡贸易的商队。1604年,商队出发,半路上,他们碰见了从北京回归的穆斯林商队,从穆斯林那里,鄂本笃得知,北京又叫汗八里,是契丹的首都,也是中国的首都,契丹与中国是一个国家。1605年,鄂本笃到达肃州,等待前往北京的使团,在这里,他终于弄清了什么叫朝贡,《利玛窦中国札记》里载有他的发现:“按照中国和西方七八个国家的旧协定,每六年允许这些国家有72名商人进入中国。这些商人诡称是向皇帝进贡的使节前来旅行。贡礼大多是玉石、小钻石、紫色石头以及其他各种来源不一的宝石。这些假使节都是以公费到朝廷去并且返回。所谓进贡倒是有名无实的,因为谁都没有比皇帝对宝石付出更大的价钱了。皇帝认为不大方地付钱就接受外国人的礼物那就配不上他的威严。他们受到皇帝的盛待,以致平均每人每天至少得到一块金子,远远超过他的费用。正是这个原因,商人为谋求这些使团中的一个位子而展开激烈竞争,并且向有权处理他们的位子的商队队长赠送厚礼。时候一到,所谓的使臣便以据称是派遣他们来的各国国王的名义仿造文书,其中满是对中国皇帝的极度奉承。中国接纳来自其他很多国家的这些使节,如交趾支那、暹罗、琉球、高丽以及一些鞑靼首领,给中国国库增加沉重的负担。中国人知道整个事情是一个骗局,但他们不在乎欺骗。倒不如说,他们恭维他们皇帝的办法就是让他相信全世界都在向中国朝贡,而事实上则是中国确实在向其他国家朝贡。”这个鄂本笃,不愧是罪恶的资本下长大的,账算得这么精,如此详细剖析我们的朝贡,真是不够意思!

  还有哭笑不得的,由于朝贡有着经济的诱惑,所以中华子民竟也崇洋媚外起来,有那刁民,竟化装冒充外国人前来朝贡,醉夷之人当然不在朝,在于贡之利也。政府也发现这一点了,加强了打击力度,比如宋高宗(还不算太傻啊)时下文规定:诸冒化外人入贡者,徒两年。  


创建时间:05-11-20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