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国演义》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
  一、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主要是根据正史晋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创作而成的。此外,还参考了历代的野史及各类文学创作,具体为: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三国为素材的笔记小说,比较集中和典型的是《世说新语》。2、隋朝主要是百戏。3、唐朝大量吟咏三国的诗篇。4、宋朝“说三分”成为讲史的一个专业,有了“说三分”的专门艺  人。技艺已相当高超。5、元朝主要有杂剧和讲史。以三国为题材的元人杂剧有四十多出。  元朝至治年间出现的“说三分”的脚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是《三国演义》出现前目前可见到的最全面、完整的资料,是《三国演义》的母本之一。

  二、关于作者:
  1、现学术界仍肯定作者是罗贯中2、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
  三、关于版本:
  最早是嘉靖年间的版本,现通行的版本是毛批本。
  四、两个概念:
  1、历史演义
  2、章回体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

  1、《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典范之作 历史演义不同于史书,它既要在重大的事件上尊重历史,又要概括比相应的史书更为深层和深广的内容。 《三国演义》完全符合上述两点特征。2、作者处理历史题材的倾向——尊刘抑曹1)“尊刘抑曹”或“尊曹抑刘”都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上更迭出现。2)对《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认识
  3、《三国演义》怎样刻画人物形象
  总的特点是“略貌取神”,具体表现方式有烘托与对比、运用传奇性的细节写人物、写意传神、夸张地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4、《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从政治斗争着眼,从战略决策方面写战争,充分表现战争前的政治形势,战争的错综复杂。2)反映双方的力量对比转化过程,揭示胜负的原因。3)不片面追求情节离奇和场面的热闹,通过人物活动和内心的变化来推动故事的起伏发展。4)战争描写前后照应,却各不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