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 明代文学


 概说

  明代文学分期:前期 明代开国---宪宗成化年间,约120年后期 明中叶(弘治、正德)---明灭亡,约150年一、明前期政治、经济、文化政策1、废除丞相制,强化中央集权2、加强特务统治,造成恐怖气氛3、主张“安养生息”,恢复发展生产
  4、对文人实行高压政策
  大兴文字狱 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
  二、明中叶后社会政治、经济情况1、土地兼并,流民问题严重
  2、农村人口失去土地,流入城市,给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3、伴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上层统治者日益腐败

  三、明代哲学思想

  明中叶弘治、正德时期,王守仁提出“良知”说,其后,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李贽思想更为激进,提出“童心”说,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权威,文学上高度肯定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这种思想由于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响应者颇多,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对明中叶以后的小说戏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明代文学前期:衰微冷落时期小说:长篇小说主要表现在整理前代作品,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短篇小说有《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 戏剧:杂剧:主要是以朱权等为代表的宫廷作家的创作。把戏剧作为娱乐的工具。南戏:以“时文为南曲”的创作逆流。 诗文:较有成就的是宋濂、刘基、高启。影响较大但无价值的是“台阁体”后期:繁荣时期 小说:长篇小说《西游记》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金瓶梅》。短篇小说主要是拟话本《三言》及《二拍》。 戏剧:杂剧:创作高潮是徐渭的《四声猿》    传奇:出现古典戏剧浪漫主义的高峰《牡丹亭》。此外,《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也是代表性的作品。诗文:总的特点是流派繁多,成就不高。相继出现了“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晚明散文最有名的是“小品”,体现了古代散文向现代散文发展的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