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诗句图

  ○一 诗句图的渊源

  五代前后有大批的诗格书,同时还有大批的诗句图。诗格的目的是在提示作诗方法,诗句图的目的在提示诗句典型,二者是相辅而行的。
  诗句图的渊源,大概出于唐人的摘选秀句。在诗格的第一个时代,──就是初盛唐的讲对偶的时代,已有元兢撰古今诗人秀句二卷,僧元鉴和吴兢合撰续古今诗人秀句二卷。(详四篇二章三节)此后的诗,大半侧重描写社会,讽咏政治,所以没有诗格书,也没有诗人秀句书。至五代前后,因了社会的关系,又逼着诗走到艺术技巧一方面,诗格书及诗人秀句或诗句图,也遂应运而生。在中晚唐之交,姚合作有诗例一卷,其书已佚,无从查考。但既以“例”名,似乎重在提示例句,果尔,与秀句及句图的性质也很相近。他又有极元集一书,韦庄据而“采其元者,敕成又元集三卷”,也是注重“清词丽句”的。吟窗杂录载有李商隐梁词人丽句一卷,书中已经标明“丽句”。此外黄滔有泉山秀句集三十卷,按名思义,当然也是集秀句的书籍。王起有文场秀句一卷,通志艺文略列在诗话类,新唐书艺文志则列之总集类,大概是在撰集文场诗赋秀句。可见撰集丽句,在五代前后已形成一时的风气,所以产生了专门选集丽句的诗句图。

  ○二 李商隐梁词人丽句

  李商隐集的梁词人丽句,见吟窗杂录卷十四,四库全书提要斥为依托。(诗文评类存目,吟窗杂录提要)然所集蔡延休游道上观二句,褚岁暮二句,岑之元梦韦琳所赠鬼诗四句,都不见全梁诗;王衡(原作主衡,盖误)宿郊外晓作四句,王赠情人四句,全梁诗虽载入,但注明见梁词人丽句;惠慕道士犯虏将逃八句,亦注明见梁词人丽句,又注云,“文苑英华作颜之推”,题云“从周入齐夜渡砥柱”,由是又收入全北齐诗颜之推名下。储皖峰先生校云:
  峰按此诗,诗记作北齐颜之推诗,题为“从周入齐夜渡砥住”,似可信据,拙编汉魏六朝诗选从之。文镜秘府论卷三“东”“论对”,“第二十八叠韵侧对”
  未引“今江东文人作诗,头尾多有不对,如:’侠客倦艰辛,夜出小平津。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露鲜花剑影,月出宝刀新。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
  秘府论所谓江东文人,似亦不认为颜作,岂引书记忆之误耶?
  似此书颇有来历。惠慕道士不可考,如为江东人,则与秘府论相合;古诗纪盖本之文苑英华,皆题为颜之推诗,与此完全不同,似此书编集在文苑英华之前。
  李商隐本来是取法齐梁的,樊南甲集自序云:“往往咽噱于任、范、徐、庾之间,”
  (引详一章二节)集梁词人丽句,并非不可能,所以不一定是伪书。
  书中首列献乐安公启云:
  世宗颇好文词,享国仅及二纪,文武之代,(原作伐,依储皖峰先生校改)
  篇什成风。至于裨将清吟,群公让胜;缁衣奋藻,时王嫉能;咸著在缥缃,(原作氵申湘依储,校改)动盈卷帙。洎隋取宝器,陈受降旗,逸调空在,全篇莫存。
  大概用为代序,据知重在裨将缁衣之作,所以没有一个有名的词人,就是他所推崇的任、范、徐、庾,也未曾采录。除了前述蔡延休、褚、岑之元、王衡、王、惠慕道士以外,还有李孝胜咏安仁得果四句,谈士云咏安人得果四句,僧正惠侣咏独杵掏衣八句,闻侯方儿来寇四句,萧欣还宅作四句;陈初童谣五言四句,杂言四句。

  ○三 张为诗人主客图

  在典型的诗句图未兴起以前,先有唐末张为作了一本诗人主客图,可以算是性质稍异的诗句图。四库提要诗文评类文选句图下云:“摘句为图,始于张为。”
  不过张为虽也摘句为图,但重要的用意在讲诗人的主客派别。自序云:
  若主人门下处其客者,以法度一则也。
  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上入室杨乘;入室张祜、羊士谔、元稹;升堂卢仝、顾况、沈亚之;及门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元范、况元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上入室韦应物;入室李贺、杜牧、李馀、刘猛、李涉、胡幽正;(诗图作贞)升堂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及门陈润、韦楚老。
  以李益为清奇雅正主:上入室苏郁;入室刘畋、僧清塞、(即周贺)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升堂方干、马戴、任番、贾岛、厉元、项斯、薛寿;及门僧良义、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备、僧志定、喻凫、朱庆馀。
  以孟郊为清奇僻苦主:上入室陈陶、周朴;及门刘得仁、李溟。
  以鲍溶为博解宏拔主:上入室李群玉;入室司马退之、张为。
  以武元衡为环奇美丽主:上入室刘禹锡;入室赵嘏、长孙佐辅、曹唐;升堂卢频、陈羽、许浑、张萧远;及门张陵、章孝标、雍陶、周祚、袁不约。(全唐文卷八一七,普通本诗人主客图不载)
  就渊源而言,就出于锺嵘的以三品论诗的高下,以派别论诗的源流。清李怀民有中晚唐诗人主客图,系仿此而作。
  图中所举诗人,有的极不著名,如陈羽、张陵、雍陶......之类。这还不算奇怪,最奇怪的既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则上入室当然是元稹,今反不知名之杨乘为上入室,而元稹只算做入室弟子;孟云卿可以为高古奥逸主,而韦应物反算是他的上入室,李贺杜牧反只算是他的入室弟子;不惟高下倒置,亦且时代倒置。
  但“宋人诗派之说,实本于此。”(函海本李调元序。按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云:“近世诗派之说,殆本于此。”则李说源本于陈)就历史而言,也不无相当的价值。
  每一位诗人之下,都摘列诗句,(今本有的诗阙)和诗句图相同,所以四库提要认为是摘句之图之始。但诗句图只是摘句为图,此则有时列举全诗,如白居易下便列举了读史诗第四首、秦中吟第二首、寓意诗第一首及第二首。所以姑不论他的用意在讲明派别,只就图诗而言,也不是典型的诗句图。

  ○四 李洞集贾岛诗句图

  典型的诗句图,似以李洞的集贾岛诗句图一卷为最早,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皆著录。惟唐志通志无“诗”字,总目宋志无“集”字。直斋书录解题及通考经籍考俱载句图一卷,题唐李洞选,盖即此书。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云:“(李)洞常集(贾)岛警句五十联,及唐诸人警句五十联,为诗句图,自为之序。”似句图包括贾岛及唐诸人警句,集贾岛句图则只包括贾岛警句,亦未可知。吟窗杂录卷三十五标为句图,中有贾岛句对一种,共十三对:
  送朱可文归越:“呈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南台对月:“僧归湖里寺,鱼听水边经。”就可公宿:“僧同雪夜坐,雁向草堂闻。”寄童武:“孤雁来半夜,积雪在诸峰。”送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送天台僧“雁过孤峰晚,猿啼一夜霜。”客正空二上人:“老窥明镜小,秋忆故山多。”哭孟郊:“家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舡。”晚晴见终南诸峰:“半旬藏雨里,此日到窗中。”山中道士:“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题李疑幽居:“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又诗:“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颇疑采自集贾岛诗句图,果尔,便是集贾岛诗句图的残存了。吟窗杂录贾岛句对后为群公句对,便皆为徐凝诗,共五对,再后为梁周翰句对一对,黄夷简句对一对,范呆(应依诗学指南作范采)句对一对,郑文宝句对六对,恐非唐诸人警句的残存,不一一┢录。

  ○五 宋太宗真宗御选句图

  直斋书录解题著御选句图一卷,通考经籍考亦有著录,惟“选”作“制”。
  解题云:“太宗皇帝所选杨徽之诗十联,真宗所选送刘琮诗八篇。”案太宗皇帝所选杨徽之诗十联,今亦存于吟窗杂录卷三十五,言:“太宗皇帝闻杨徽之诗名,尽索所著,得数百篇奏御,上和其所谢诗,选其中十联写故屏。”十联如左:
  江行:“犬吠行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寒食:“天寒酒薄难成醉,地回楼高易断魂。”塞上:“戍楼烟自直,战地雨长腥。”憎舍:“偶题岩石云生笔,闲绕庭松露湿衣。”湘江舟行:“新露染枫叶,皓月借梨花。”哭江:
  “废宅寒塘水,荒坟宿草烟。”嘉阳川:“青帝已教春不老,素娥何惜月常圆。”
  元夜:“春归万年树,月满九重城。”宿东林:“开尽菊花秋色老,落迟桐叶雨声寒。”
  真宗所选送刘琮诗八篇,我得之于释文莹玉壶野史卷一,言:“枢密直学士刘琮,出镇并门,雨制馆阁,皆以诗宠其行,因进呈真宗,深究诗雅。时方竞务西山昆体,亲以御笔选其平淡者,止得八联:
  晁回云:’宿驾都门晓,微凉苑树秋。‘杨亿止选断句,’关榆渐落边鸿过,谁劝刘郎酒十分。‘朱巽云:’塞垣古木含秋色,祖帐行尘起夕阳。‘李维云:
  ’秋声和暮角,膏雨逐行轩。‘孙仅云:’汾水冷光摇凯戟,蒙山秋色隙层楼。‘钱惟演云:’置酒军中乐,闻笳塞上情。‘都尉王贻永云:’河朔雪深思爱日,并门春暖咏甘棠。‘刘筠云:’极目关山高倚汉,顺风雕鹗远凌秋。‘上谓琮曰:
  ’并门在唐世皆将相出镇,凡抵治,遣从事者,以题咏述憾,宠行之句,多写于佛宫道宇,纂集成篇目。太原事绩,后不闻其作也。‘琮后定御选句图,立于晋祠。”(又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一引古今诗话)

  ○六 惠崇句图

  直斋书录解题及通考经籍考皆载惠崇句图一卷,宋四库阙书目载惠崇唐律诗句图一卷,盖即一事。案所图皆惠崇自己的律诗,所以宋阙目的“唐”字应为衍文。此书久已亡佚,我得之于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九,言:
  杨文公谈苑称楚僧惠崇工诗,于近代释子中为杰出。而欧阳公少师归田录亦纪其佳句,则不甚多。余尝见惠崇自撰句图,凡一百联,皆平生所得于心而可喜者。今并录之。
  则所录犹是惠崇句图的全文。再考魏秦临汉隐居诗话云:“永叔诗话载本朝诗僧九人,时号九僧诗。其间惠崇尤多佳句,有百句图刊石于长安,甚有可喜。”
  益知吴氏所录不误。全图一百联,不能全举:举首四联于下:
  书杨云卿别墅云:“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长信词云:“阴井生秋草,明河转曙迟。”送远上人西游云:“地形吞蜀尽,江势拘蛮回。”江行晚泊云:
  “岭暮春猿急,江寒白鸟稀。”......

  ○七 已佚的诗句图

  现存的及可以在笔记中寻辑的诗句图,略尽如上;已佚而有书名可考见者,铭列于下:
  一、倪宥诗图一卷──见通志。按通志又载有倪宥文章龟鉴一卷,亦见新唐志、宋志及崇文总目。通志云:“唐倪宥集前人律诗。”既是集前人律诗,理应列总集类,而新唐志、宋志及崇文总目列之文史类,通志列之诗话类,知不是纂集全诗,而是选录零句,疑即诗图的异名。宋阙目载有倪宥金体律诗例一卷,或者亦即此书。叶德辉考证云:“按宋志作诗体”,然则宋志所载诗体也是此书了。
  二、黄铿杨氏笔苑句图一卷,□□□续句图一卷──见陈录、通考及通志。
  陈录及通考只题续一卷,无“句图”二字。通志作革铿编,“革”盖“黄”之残文。陈录云:“黄铿编,盖杨亿大年之所尝举者,皆时贤佳句。续者不知何人,亦大年所书唐人句也。所录李义山、唐彦谦之句为多,山昆体盖出二家。”
  三、强行父唐杜荀鹤警句图三卷──见宋志及宋阙目。
  四、孔道辅孔中丞句图一卷──见陈录及通考。陈录云:“中丞者或是孔道辅邪?”
  五、蔡希遽古今名贤警句图一卷──见宋志。
  六、曾定雅寡和图三卷──见宋志、宋阙目及通志。
  七、僧惟凤风雅俗翠图一卷──见通志及宋阙目。宋阙目作二卷,又“拾”
  作“十”,疑误。
  八、林逋句图三卷──见宋志及陈录。陈录作林和靖摘句一卷,注云:“林逋诗句。”按后村诗话说林逋自摘五言十三联、七言十七联,当即此书。
  九、杂句图一卷──见陈录及通考。陈录云:“不知何人所集。”
  十、九僧选句图──见通志。
  十一、诗林句范五卷──见通志及宋阙目。
  十二、琉璃堂墨客图一卷──见陈录及通考,通考“客”作“家”。陈录云:
  “不著名氏。”按诗句图,摘选诗句,书悬墙壁,就诗句言为诗句图,就书者言则为墨客图。陈录及通考既以此书与诗格诗句图并例,知也是诗句图无疑。此外宋志有许文贵(一作贡)诗鉴一卷,宋阙目有不著作者的骚雅式一卷、吟体类例一卷,疑也是诗句图一类之书。

  ○八 蔡传句图、续句图及陈应行续句图

  吟窗杂录卷三十五及郑三十六前半为句图,卷三十六后半、卷三十七、四十二至四十四为续句图,可考知录自何书的有太宗御选句图及集贾岛诗句图,已分别论述于四、五两节,此外,卷三十六有孔中丞句图九联,疑录自孔道辅书,不过恐有节删。直斋书录解题于杂句图下注云:“自魏文帝诗格而下二十七家,已见吟窗杂录”,则杂句图当然采入。同地琉璃堂墨客图、杨氏笔苑句图、林和靖摘句图、惠崇句图,亦皆疑采入。(详三章九节)然惠崇只收有一联,(卷三十六)当然非惠崇句图之全,不知节删的是蔡传抑陈应行,因今本或已经过陈庆行改编。又张为诗人主客图,亦拟采入,但只字不见,也不知是否由陈应行删去。
  杂句图诸书早已亡佚,录入何卷,无法比勘,因亦无法使还原书,只有笼统的系于蔡传名下。句图中除了太宗御选十联、集贾岛诗句图十三联外,计有群公句对徐凝诗五联,梁周翰句对一联,黄夷简句对一联,范采(原作呆,依指南改)
  句对一联,郑文宝句对六联,(以上卷三十五)王禹亻尔句对一联,刘道师句对四联,李宗谔句对二联,李建中句对三联,路振句对二联,丁谓句对二联,吕夷简句对二联,焦宗石句对二联,钱昭度句对三联,南郑殿丞句对二联,钱惟演句对二联,刘筠句对三联,惠崇句对一联,希画(原作画,依指南改)句对一联,宝通寺句对一联,简长句对一联,智仁句对二联,休复句对一联,行启句对二联。
  (以上卷三十六)续句图计有王维一联,司空曙二联,苏味道、李瑞、于良史(原作吏,依指南改)李约、张循、皎然、崔、杨衡各一联,宋之问句对二联,李峤骊山高顶应制三联,翰雄丽句一联,刘禹锡丽句二联,刘长卿丽句五联,孔中丞句图九联,王随(原作三随,依指南改)十二联,李遘句图五联,柳开句图四联,陈元老句图四联,(以上卷三十六)梅尧臣句图二十七联,(以上卷三十七)王随四十一联,梅尧臣二百三十联。(以上卷四十二至四十四)
  顾龙振诗学指南收有陈应行续句图,除完全钞录了吟窗杂录的句图和续句图外,还增加了欧阳修七联,王安石八联,苏轼十三联,黄庭坚八联,范成大十五联,陆游七十七联,杨成里一联,严羽四联。考宋史艺文志史钞类有陈应行读史明辨二十四卷,读史明辨续集五卷,未注明时代。续句图既采及严羽,当然在严羽之后。由诗学指南的较吟窗杂录多欧阳修等百三十三联,知吟窗杂录虽经陈应行改编,但删削颠倒,容或有之,增益则绝对没有的。换言之,仍是蔡传选辑的诗句图,不是陈应行选辑的诗句图,陈应行选辑的诗句图在诗学指南,是据蔡选增益欧阳修等百三十三联而成的。

  ○高似孙选诗句图

  陈应行的续句图既联带的叙述于此,高似孙(淳熙进士)的选诗句图(四库本题文选句图)也顺便在这里叙述。首有壬午(一二二二)十一月二十一日高氏自序云:
  杜公训儿,熟精选理;儿岂能熟,公自熟耳。蚤参公法,全律用六朝句。不特公也,宋袭晋,齐沿宋,凡兹诸人,互相宪述,神而明之,人莫知之。惟李善知之,予亦知之。乃为图诂,略表所以宪述者,法精且秘,悟其杜矣。姑畀儿,儿熟否?虽然,莫欺也,力诸!
  所选都见于文选,也是在一首诗中选录相连的二句。如选颜延年诗“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谢灵运诗“潜蚪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惟有进于别家句图者,于所选诗句下每注列基他与此相类的诗句。如选陶潜诗“昭昭天宇阔,晶晶川上平。”注云:“李离思篇’烈烈寒气严,寥寥天宇清。‘陆机诗’岁莫凉风发,昊天肃明明。‘谢惠连诗’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惠崇诗句图皆惠崇自己的诗句,当然不必注列其他诗句,而集他人诗的诗句图又只存太宗真宗御选句图一种,其他注列旁人诗句否不可知,因此高似孙的这种办法是自己创新的,抑继承前人的,也未经轻断。四库提要总集类存目一云:“其句下附录之句,盖即锺嵘诗品源出某某之意;其句下附录一两首者,则莫喻其体例矣。”这或者是错的。其句下附录之句,有的是前人作品,固可解为“即锺嵘诗品源出某某之意”;有的是后人作品,如魏文帝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下附张载诗“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决不能说魏文帝的诗源出晋人张载。依我看,其目的在列相近的句子,以资参阅。这对于欣赏或取法,倒是很有益处。

  ○十 诗句图的评价

  就诸家句图观之,知其目的在提示佳句,供人吟咏或效法。蔡宽夫诗话云:
  “诗全篇佳者难得,唐人多摘句为图盖以此。”刘中山诗话云:“人多取佳句为句图,特小巧美丽可喜;皆指咏风景,影似百物者尔,不得见雄材远思之人也。”本来五代前后因注重诗的艺术技巧,所以才撰诗句图;加以当时的作品,又偏于“小巧美丽”,所以“皆指咏风景,影似百物者尔,不得见雄材远思之人也。”但如选“雄材远思”的佳句为句图,也未尝不可。有的人说创作是美好的创造者,批评是美好的录求者。创作以美好为目的,而创作出来的作品未必完全美好,所以有待于批评家的拣择去取,这样才可以使读者不费力的得到美好的读物,这样才可以使新进作家不费力的得到美好的典范。果尔,诗句图正是这种书籍,正有这种功能,虽选的都是单联只句,有近于支离破碎,但也未可一笔抹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