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清代文学 概 说

  清代文学指清初至清中叶这一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文学现象。

  一、社会概况

  清朝是满洲族贵族所建立的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清朝统治者在明末清初长期战乱、土地荒废,民生凋蔽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定社会。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使清代社会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个时期从康熙中叶到乾隆中叶,延续了一个多世纪,史称"康乾盛世"。直到道光中叶,由于外国帝国主义的侵入,清王朝才开始走向衰亡。清代社会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其主要表现如下:
  1、皇权空前提高。皇帝集大权于一身,一切重大问题均须皇帝裁决,君臣关系,完全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2、制定《大清律》、《大清律例》,用极其野蛮的刑法来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
  3、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鼓吹封建礼教,豢养"理学名臣",以禁锢人民的思想。
  4、推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编纂大型丛书、类书、字书、设立严密的文网,以拉拢和镇压相结合的政策对付知识分子,使大批知识分子或埋首青灯黄卷之下出入科场;或钻进故纸堆中,为考据而考据;或不幸落入文网,而惨遭杀身抄家之祸。
  (二)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特别严酷。清初,统治者企图抑制人民的反满情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极其严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例如,他们颁发的"剃发令",就曾激起广大汉族人民的武装反抗。乾隆中叶以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政治黑暗,吏治腐败,贵族地主大肆兼并土地,繁重的赋税,使人民群众无法生存。于是各族人民相继爆发了各种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三)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在清代,一方面是统治者大力提倡理学,以加强思想统治;另一方面,反封建专制,反民族压迫的进步思想也非常活跃。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名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封建专制、反民族压迫和一系列具有进步性、民主性的思想和主张。由于惧罹文网,清代文人大都钻进故纸堆,故考据学取得了较大贡献,但是有些考据学家,例如戴震,利用考据对理学进行了大胆的批判。

  二、文学概况
  
  清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又孕育着二十世纪新文学的萌芽。无论是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还是新兴的小说,戏曲和民间讲唱文学,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清代文学以小说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就短篇小说而言,虽然白话小说创作成就比明代逊色,但文言短篇小说取得了巨大成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集志怪、传奇之大成,又有新的创造,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此外,清代还产生了数量很多的文言笔记小说,其中以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最有代表性。清代长篇小说成就更高。其中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影响最大。《儒林外史》以揭露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我国最成熟的讽刺小说。《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以贾府的由盛而衰为背景,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批判,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它不仅是清代-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且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
  (二)清代戏曲在元明戏曲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方面即将衰微的传奇又产生了《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三部杰作。尤其是后两部,借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代表了清代戏曲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从康熙末,地方戏开始兴起,经过一番"花雅之争"之后,到乾隆中叶,地方戏终于取代了传奇、杂剧而占据了舞台的主导地位。清代的戏曲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李渔的《闲情偶寄》的有关戏曲部分的论述,是我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者的作品。
  (三)清代的民歌和民间讲唱文学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以弹词和鼓词成就较高。
  (四)清代诗歌不仅数量多,作家众,流派纷呈,风格多样,而且题材广泛,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已经走向衰微的古代诗歌又呈现出"中兴"的局面。其主要诗派有吴伟业为代表的尊唐派,钱谦益为代表的宗宋派,王士祯的神韵派,沈德潜的格调派,翁方纲的肌理派,袁枚的性灵派。各派之外,还有许多优秀诗人。
  (五)清代词直承两宋,词人纷起,词派林立,词作众多,其中以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张惠言为代表。他们代表不同的流派,创作了不少佳作。
  (六)清代的古文和骈文也很有成就。就古文而言,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的政治散文,魏禧、汪碗、侯方域的传记散文都很有名。清代古文以桐城派为主要代表。方苞、刘大槐、姚鼐号称"桐城三祖"。经过他们的努力,使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规范化。他们的散文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但也不乏优秀之作。清代骈文是六朝以后成就最高的,其代表人物有陈维崧、吴绮、袁枚、孙景衍、洪亮吉、汪中等,以汪中的成就为最高。
  总之,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但清代文学毕竟是三千年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尾声。道、咸以后,中国文学进入了近代文学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