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韩国国语课程评价的体系与特点述评

作者:刘梅林 刘正伟

论、读书实际、各领域内容等。在读书理论(读书的本质、读书的原理、读书的态度)与读书实际之间,课程标准建议,在评价时,对“读书理论和读书实际要维持均衡”。换句话说,阅读教学的评价既要注重读书原理、读书态度的评价,又要注重读书实际、读解过程及读书能力的评价。在这一前提下,课程标准又对“读书实际”及“读解过程”分别提出了相关评价的原则和要求:“评价时所用的资料或文章,不但要用教科书上的文章,而且要充分活用学生没学过的文章。”“读解评价时要注重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语言学或文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注重评价读解能力。”“读解评价时尽可能注意读解战略,对文章内容的活用、辞典知识等读解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读解过程。”值得一提的是,韩国语文课程对国语学科中那些带有规则、规律性知识,比如语法知识,并没有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相反,而是把它放在比较恰当的位置上。它一方面提出要把知识性的东西的理解及评价,放到语言的真实情境及实际运用过程中,注重评价能力,另外一方面又十分强调这些规则、规律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韩国教育界在反省韩国基础教育时曾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与记忆,而不是强调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基于此,韩国第七次课程改革将培养创造性置于核心地位。培养创造性以及创意能力成为统摄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中心目标。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对国语及国文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这可以从韩国国语课程标准中的一段阐述看出。这段话是这样说的:“人类是用语言来思考和传达意义,并享受自己的生活。人类将有意识地体会这一过程,通过语言生活,使知识和实际更加巩固。因为语言生活是人类奠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的重要因素……”语言及语文教育的重要价值就在于,教会学生通过语言这个工具学习,创造并享受一个精神生活世界,因此,韩国语文课程在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时十分强调其中的创造性。在韩国语文教育界看来,学生的语言学习可以分为解释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三个层次。基于此,韩国国语课程标准提出,按照上述三个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就水平。在国语生活里,韩国国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培养民主市民所必备的国语使用的一般素质和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国语文化的能力。在创造性的国语生活里。评价内容包括了解国语的创造性作用,在具体的作品里发现国语的艺术性的创造力,如在文学领域,评价的中心是“文学的吸收与创意”。所谓创意能力,在“吸收”活动中,强调用口头发表或者写评论的方法,尤其评价吸收的“创意性和恰当性”:而在创作的维度,则强调“创意性和真实性,对作品的评价强调实行总体评价和综合评价”。
  布卢姆认为:“评价之涉及应用规则和规格来估量各种具体事物的准确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判断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准则可以由学生决定,也可以向他们规定。”韩国国语课程分领域评价不仅要求对语文课程的不同领域内容进行专门评价,而且提出了根据评价内容灵活地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方法的要求,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学习状况、成就水平及情感价值。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在“国语”(综述)部分开宗明义指出:“活用能适合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目标的评价方法。”事实上,韩国国语课程的六个领域在内容体系、组织结构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理论及规则。如语言知识领域;有的内容则活动性更强,以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如听说领域;有的则以表达与创造性为主,如写作;有的则表现为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如国语生活,等等。韩国国语课程标准分领域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评价的效度,因此,选择与评价内容相适应的评价方法,正是评价有效性以及促进教学改善的具体反映和要求。对此,韩国国语课程标准作了充分的阐述。比如在对国语生活领域进行评价时。课程标准建议:以国语生活的实践评价为中心,“不要评价知识,要评价实际国语生活的实践能力”,而“国语生活的实践能力以实际执行为对象实施执行评价”。“国语生活”包括“国语和我们的生活”“国语生活和实践”“国语生活和国语精神”三个部分。对“国语生活和国语精神”领域的评价,课程标准建议,“活用观察、论述和面谈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就充分考虑到了评价对象的特殊性,“最大程度地反映评价的实际性”。再比如,对“读书”(阅读)领域的评价,课程标准建议,“评价时使用符合评价目的和目标的各种方法,如对话及回答问题,填空朗读,检查各种读书行为或技能,写摘要和概要,个人检查、自由回想检查、鉴定文章内容的重要度,观察记录,面谈等”;而对难以进行量化考核的读书计划和实践、读书态度则提出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价的一般要求,充分反映了依据评价对象的丰富性和特殊性选择评价方式、方法的特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