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与探究

作者:于国贞 张德强 郭文秀 刘典翠




  背景:2008年年初,山东省吹响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教育回归原点”的号角,要求普通高中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实施教学,给目前高中教师长期沿用超课时、大题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形式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而,研究和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就显得越发必要。于国贞老师近几年来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是她和三位老师围绕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的有关问题进行的讨论。
  
  于国贞: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大家的共识是: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语文教学耗时长、效率低是公认的难题。多年来,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教师的教学实际与真正的“高效益”相去甚远,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那么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需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请各位老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想法。
  张德强:我以为关键是语文教学目的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不少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任务认知不全面,对有效教学的理念没有深入研究,从功利主义的观念出发,随意地界定语文有效教学的概念。我经常听老师课后用“这节课内容处理完了么?”来交流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认为教学就是完成教学进度,有效教学就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数。这种只重视知识传授和单纯技巧训练,忽略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了其人文性的做法,无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郭文秀:还有另一种倾向,就是片面地理解三维目标,认为一切传统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现在的课堂内容和形式越新颖越花哨越好,在教材文本还没有充分品味的情况下就匆忙搞迁移训练,这也是对有效教学理解的偏差。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应密切结合,互相渗透,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三维中的基础仍然是知识和能力,这是本。重形式、轻内容,重拓展、轻文本,重活动、轻思考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帮助作用。
  刘典翠:我觉得,要实施有效教学,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理念关系到对教材的挖掘,教法的选择,还有教学程序的设计等等。以前我也是不能给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认为教学就是自己尽职尽责地“灌”给学生,教师是课堂唯一的主角和主体,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理念一定要转变过来,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
  于国贞:三位老师谈得很好,我觉得大家抓住了实施有效教学的最关键的问题,说明了大家的思考是有深度的。教师是教学关系中最重要最能动的因素。如果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不清楚或理解片面,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益将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应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在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大家觉得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刘典翠:我觉得预设教学目标很重要,教学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如果预设不适当,就无法实施有效教学。其中的关键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执教《听听那冷雨》,我制定了4个目标:有感情地诵读全文,感知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进行评点,归纳文中语言的特色。结果课上得很失败。反思原因,是高估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能力,预设的目标太高。我于是作了调整,“变长为短,化繁为易”,将四千字的文章分为4部分,引领学生分部分感知、品味、总结。这一简单的调整使教学效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有了研讨文本的热情,讨论也很热烈,学习目标圆满达成。因而,我觉得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进程有一个导向和控制的功能,不适当的教学目标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张德强:谈到教学设计,我想谈谈课堂问题的预设。课堂问题预设不恰当,也会造成无效教学。这常常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预设问题不能紧扣教学目标,节外生枝,妨碍课堂教学主线。我在执教《声声慢》时,预设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靖康之耻?”,并引导学生回顾靖康之耻的经过,花费了大量时间,结果影响了主要内容的学习。二是提问没有启发性,为了提问而提问。满堂都是“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维共振,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三是提问没有梯度。如高一的学生在学习《长亭送别》时,有位教师上来就提问:词人通过何种“意象”表达哪些情感?高一的学生还不太清楚“意象”这个概念,这样的提问就如同让学生一下子飞到峰顶,而不是一步一步地爬上山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让学生不断为自己新奇的发现而惊喜。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恰当的问题预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我觉得,这些问题应该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行细致研讨。
  于国贞:很正确。张老师刚才提到的备课过程中对预设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体现了有效备课的意识。有效备课,就是有效的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这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目标是灵魂,是一节课的核心,必须在全盘考虑的基础上预设准确和恰当。教学过程要围绕达成的目标科学设计,这里包括对学习任务、设问的精心设计,还包括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和节奏等。这些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规律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做到课堂上的有效实施。说到备课,还有一个教材或者说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使用的问题,这既是衡量语文教师驾驭能力的标准,也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郭文秀:我觉得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对教学资源作立体性的开发和使用。我在引领学习《边城》一课时,在对文本进行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多元比较评析。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最后还进行了写作活动,虽然课时稍多一点,但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研读兴趣和写作欲望,学习过程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对资源运用不当则效果相反。我以前执教《张衡传》的时候,在学生尚未研读文本之前就把地动仪的详细资料片放给他们看,地动仪的材料、大小、形状、构造、雕饰、作用演示得一清二楚,忽略了《张衡传》的精彩处之一正是用简练的语言(140多个字)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科学仪器作了清晰的说明。用资料片的演示来代替对文本的研读,这种弄巧成拙的做法扑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张德强:是啊,把好的教学资源引进教学流程中,这里有一个时机和“度”的问题。这也是课堂设计中需要认真考虑的。语文教学重在用好“文本”。离开了对语言的学习,无法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资源的整合和使用上一定要分清主次。另外,语文能力的获得终归离不开读和写这两个过程,要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教师不应从自己的教学需要来规定时间,否则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提高,教学效率也无从谈起。
  于国贞:我很同意大家对上面这些问题的看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第一,要对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明确的认识,知道为什么而教,才能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第二,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第三,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让学生参与目标的预设讨论。第四,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第五,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更为有效。
  我还想强调一点,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才能使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而这一切的核心,是教师的心中有一个大写的“爱”字。
  
  人物简介
  于国贞 山东省特级教师,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管高中教学研究工作副主任兼高中教研员。曾获威海市首届语文学科带头人,威海市科技拔尖人才,威海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她的语文“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当地得到广泛认同。曾参与《应用文教学》《语言的应用》等多部教学论著以及教材的编创工作,有多篇教学论文发表。
  郭文秀 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威海市“单元教学”比赛一等奖,市级优秀班主任,威海市教学能手以及威海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被授予威海市基础课程教改先进个人。在全国和省级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近年发表论文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趣味性》《〈边城〉教学活动设计与思考》《我的教学思考》。
  张德强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二中高级教师。曾获威海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及威海市教学能手、荣成市优秀教师等称号。参编过《主体探究学习方略》《高考动态信息卷》等多种教学用书,主持山东省教研室关于“探究类语文学习活动”、荣成市“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刘典翠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五中高级教师。曾荣获乳山市优秀教师、威海市教学能手等称号。撰写的《撑起一片情感教育的绿荫》获山东省高中语文优秀教学活动一等奖,并被收录进《新课程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选编》;《让语文活动在课堂上大放异彩》《利用“活动性学习专题”可达语文三重境界》等论文发表在省级报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