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教案

作者:郑可菜




  【教学目标】
  1.了解词语与时代的关系,理解词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2.辨析新旧词语更替的原因。
  3.理解新词语来源、基本特点。
  4.新词语的规范使用——既要宽容,又不能失之于轻薄。
  【教学难点】
  1.词语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2.词语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课型】活动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句子:“蒋兴权是‘骨灰级’教练。”
  师:一家媒体以此为文章标题引来了一场“口水仗”,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资格老,厉害,可能说他年纪太大了。
  师:在游戏世界,骨灰级是相当高的级别,是对玩家的一种极高认可。标题的原意是说蒋兴权是德高望重的教练,但66岁的蒋兴权大发雷霆:“谁叫我‘骨灰级’了?我还没到那一步!我年龄是大了一些,但你们这样说我觉得折寿,再说谁先死还不一定呢。”
  对这件事,你可以说记者用词不妥,也可以说老蒋不够时髦,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意识到: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发生变化,语言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新词语总是无休止地涌入我们的生活,有的日渐清晰,有的仅是昙花一现。
  二、学生活动一:梳理各时期流行词,阐明语言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一)语言反映时代风貌
  以下表中的四个时期为代表对近百年的流行词汇进行梳理。要求:对下列词语进行比较、筛选、推断,填入表格内。
  
  师总结:词汇就像一台灵敏的测量器,记录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一个时代的“流行语”负载了大量的社会信息,反映了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
  (二)语言折射出价值观的变化
  语言不仅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两者还有深层的关系。下面以“五四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典型的词语为例来说明这一关系。
  学生列举两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词语:五四时期:“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一国两制、多党合作、依法治国、政务公开、私营、合资、经济特区。
  师总结:这些思想、政治、经济领域的词语,曾经召唤了一代青年为之奋斗,曾经引领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意识、价值观、心态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文学作品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1.文学作品举例
  ①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 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 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②吴祥子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
  师:《茶馆》是写裕泰茶馆从清末到解放前夕的变迁。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在这段文字中,他怎样通过人物语言来见证时代的变迁?
  生:“改良”“剪辫子”是在清末,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辛亥革命的时候。“洋枪”这些词应该是民国时期特有的。(师补充:这里提到打仗,可以更确切地说是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时期)
  2.生活实例一:“打包”
  “打包”是什么意思?
  生:①在餐馆、酒店等将剩余的菜肴带走;②相当于“压缩”。
  师:这两个义项在生活中常用,但《现代汉语词典》没有你所说的两种意思。它只列两个义项:①用纸、布、麻袋、稻草包装物品;②打开包着的东西。这词典义我们反而不常用了,可见词义变化之快,最新版的词典甚至还未录入。
  师:我们常用的“打包”义说明怎样的时代风貌?
  生:上餐馆要“打包”反映我们这个社会提倡节俭之风;电脑用语“打包”说明网络用语的泛化,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
  3.生活实例二:“小姐”
  以下四句话中的小姐分别是什么意思?
  {1}“昨日见了那小姐,倒有顾盼小生之意。”(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
  {2}章秋柳还要开口,却被龙飞拦住:“漂亮的小姐,不许你再演说了,时间宝贵。” (茅盾《追求》)
  {3}“看你那小姐样,整个儿资产阶级作风……”(戴厚英《人啊人》)
  {4}在KTV包厢,一个满身酒气的顾客高喊,“叫一个小姐来……”(网络小说)
  生:四句话中的“小姐”分别是大家闺秀、对年轻女子的通称、有资产阶级作风的女子和三陪女的特称。
  师总结:“小姐”一词的演变经历了贵族化、平民化、贬化的过程,社会变化带来心理和价值深刻而潜在的变化,使词义也发生转变。可见,词汇是一个动态系统,词语演变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见证了这一时代变迁,从1978年正式公开发行以来,1983年、1996年先后出版两个修订本,20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增补本,到2005已是第5版。
  三、学生活动二:旧词语消失和新词语出现的原因(讨论)
  师: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新词语数量激增。其中新增词语6000余条,删去陈旧过时词语2000余条。为什么有些旧词语消失了,有些新词语会出现呢?以课本第71页所列的餐馆用语为例,来说说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1.时代变化(社会文明进步,“伙计、跑堂的”消失了,也没有“大爷、老爷”)
  2.新旧事物的更替(旧词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已经不存在,如“酒幌”;而与就餐有关的新词语,如“连锁店”“自助餐”“快餐”“奶吧”“大排档”纷纷出现。另如,“黑白电视、彩电、纯平彩电、液晶电视”也典型地反映了新旧事物的更替)
  3.传媒的影响(网络、电视凭借巨大的优势,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如“超女”“玉米”“凉粉”“钢丝”等)
  4.跨文化交际(国际上的、不同地区的交流频繁,促使大量外来词涌入,不少方言词出现)
  5.文化心理、价值追求(语言不仅是物质的表现,更是民族精神的折射)
  师:如“美特斯·邦威”是温州的服装品牌,但乍看以为是进口货,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生:是洋品牌质量高,价格贵,穿了有品位,许多人愿意穿洋品牌,商家便迎合公众的这种心理。还有,是为了方便自己的商品走出国门,便纷纷为自己的商品、公司打上洋商标。
  师:这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价值追求,所以新词语不仅是物质的表现,更是文化、心理的改变。正如帕默尔在《语言学概论》所说的:“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四、学生活动三:辨析下列新词语产生的途径
  
  (二)考试中的“旧词赋新义”(教师重新阐释)
  1999年高考全国语文卷第4题: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师:这项是正确的吗?(生齐答不正确)但是时光流转到2005年,这项却正确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这词的解释:“《礼记·檀弓下》里说:晋国时期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像这样,许多词语的义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词典对词语作出新界定的还有“谦谦君子”“空穴来风”等。这可以说是以讹传讹过程中以讹胜正的现象,但它们无可厚非,因为词语最大的特点是“约定俗成”,词语意义的变化不是个人意愿,而是社会自然选择淘汰的结果,是经过时间的洗涤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结果。
  五、新词语的特点
  (师举例,学生归纳)
  1.新颖性(如艳照门、周老虎)
  2.能产性(有一个词根,就能产出大量的相关的新词语)
  (黑客)~客:黑客、博客、播客、晒客
  (的士)~的:轿的、面的、摩的、的哥、的姐
  (网吧)~吧:吧台、吧女、氧吧、书吧、陶吧、网吧
  3.不稳定性(有的一下子淡出人们的视野)
  六、学生活动四:讨论如何规范使用新词语
  材料一:“偶班的GGMM酱紫决定去操场上给他+U”,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重庆赛区开赛半个多月来,已有200多篇作文因为这样滥用网络语言被大赛组委员“红牌”罚下,取消了参赛资格。(《重庆晚报》2007年12月12日报道)
  材料二:从2006年3月1日起,根据新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如果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将被判定为违法行为,因为它们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2006年3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讨论结果:
  1.这些网络语言,私下交流可以用,但是在学校课堂、作文比赛、语文考试中要坚决抵制。
  2.新词汇的大量涌现是好事,我们不必担心汉语言变得“不纯净”而过分排斥,因为无生命力的新语词自然会被淘汰。像上海这样判为“违法行为”,未免太严厉。
  师总结:
  1.轻薄用词哂未休,要规范用词。
  2.文化宽容。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与其失之于严,毋宁失之宽”。若想不让我们的语言文化进入僵化停滞状态,就应该对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语词始终保持“文化宽容”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汉语极大的包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们既要宽容,又不能失之以“轻薄”,正所谓“不成规矩,无以致方圆”。
  七、作业
  神童(神经儿童)天才(天生蠢材) 偶像(呕吐的对象)可爱(可怜没人爱) 经理(经常被人修理)……
  这些是当今校园很流行的词语,是生硬地为旧词赋新义。对这类语言你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说明。
  (浙江省温州一中 32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