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泉香而酒冽”是“词序倒置交错”吗?

作者:杨继刚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这两句诗出自《孔雀东南飞》,历来被认为是互文修辞的范例。《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董鸥老师《“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是互文吗?》一文,从互文的定义和生活的情理出发,认为这两句为互文的观点并不妥当,而应为“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词序倒置交错后的结果。董老师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引用古诗文,列举了词序倒置交错的三个例证,其中“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他认为实为“泉冽而酒香”。
  我们以为“泉香而酒冽”并不宜归人所谓词序倒置交错的范畴,董老师论据与论点并不一致。就人们一般的生活常识来说,讲泉水清冽,美酒香醇或是清冽都可以说得通,但倘若讲泉水芳香,那就很令人费解了。基于这种认识,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把词序调整为“泉冽而酒香”,意为“泉水清冽而美酒香醇”,这样一改似乎就达到了文从字顺、合情合理的效果。殊不知,如此一来完全误解了欧阳修的原意。原来“香”字除了人们习见的“香气、香味”等义项以外,还有一个不太常见的义项“甘美”。从字源的角度考察,“香”原指稻谷之类的庄稼成熟后散发出来的使人心醉的好闻的气味,谷食甘美之义。先民造“香”字,便抓住这一义蕴,甲骨文中的“香”,字形为一个“豆”(古代盛放食物的食器,形似高脚碗)里装满了堆得高高的食物,食物上有几点表示飘散出来的好闻的气味。《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中,“香”字条下第二义项即为“甘美”,并收录了两条书证:其一,《吕氏春秋·仲冬》:“湛(食喜)必洁,水泉必香。”其二,杜甫《留花门》诗有:“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香”字条下所收第三义为“甘美”,所引书证恰恰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之中“泉香而酒冽”这一句。此处“香”为“甘美”之意。应为不争之论,“泉香而酒冽”既非互文,也非词序倒置交错,而是由连词“而”所连接的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词组,“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与上文“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句式完全相同,构成一组对偶句。用“甘美”这一义项解“泉香而酒冽”,则可译为“泉水甘美而美酒清醇”,不仅语意畅达,词序工稳,而且与醉翁亭周围林木繁茂、山泉清冽的环境相契合,当为欧阳修之本意。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人误以为欧阳修原本作“泉冽而酒香”;不过后来苏轼在书写《醉翁亭记》碑文时,又重新改为“泉香而酒冽”,看来东坡不愧为大家手笔。今天把“泉香而酒冽”看做“泉冽而酒香”的词序调整。其实是从字的今义去推论,并不符合古代作家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