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散步》教学设计

作者:屠 谖 唐建新




  [设计思想]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的文章,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课堂教学,正是希望将浅文深教,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因此,在《散步》课堂教学中贯串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自己“悟”。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同伴之间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个性表达。又有探讨论辩;既有对原著的揣摩诵读,又有独具匠心的台词创作;有品评,有分析,有静思,有聆听,有画面,有声响……所有的手段,都为促进学生自己的领悟开路。
  在《散步》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同伴。更是学生智慧和纯净心灵的欣赏者,是人类美好情操的膜拜者和立志奉行者。在短短的40分钟里,我希望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所领悟,没有任何教师强加的概念;在40分钟之后的无边的时空里,我希望以“作业”的形式让这一点领悟开始向行动延伸。愿这一课在学生心中余韵悠长。
  [点评]设想很美,悟的方式很多,而教学设想的落点又很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对吧?
  如果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不过,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不但不能增进和睦,还会伤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点评]课文导入自然亲切,又非常简洁,还能够激发同学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板书关键词“家”)
  [点评]相机提醒和指导从语文角度学习,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的功底。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 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任务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
  3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 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点评]把叙述语言转化为人物语言是教师的匠心独运之处,分角色的朗读指导是感悟亲情的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点评及时强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 分析: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点评]教师的关于在这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的波澜出现了。
  2 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点评]这里的细针密线把学生阅读的触角推向了特定的背景。书就应该这样自然地指导阅读。
  (三)讨论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在讨论中,学生有的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有的从“母亲”的角度指出:其实“母亲”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儿子、媳妇和孙子的尊重和孝顺,“母亲”更愿意看到小孙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所以虽然没有走大路,“母亲”的心里也是甜美的。
  [点评]激发学生在两难之中进行深入讨论,进入高潮。
  (四)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散步,算不得大事;作者处理的办法,也许也算不得最好,但结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从这样的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幸福家庭的秘诀。大家知道这秘诀是什么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