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学好中国语文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
作者:王 蒙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独特的词根语——汉藏语系——汉语与汉字,更是我们的瑰宝,是我们的独特文化传统的根基。
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一方面语言文字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这很奇特,也很讽刺。
例如电视屏幕上常常出现的错别字,包括境外的节目。
例如获得大奖的作品中出现“你家父”这样的句子,他不知道尊称别人的父亲是“令尊”,谦称自已的老爷子才是“家父”。
各种对联包括刊载在媒体上的与贴在门上的,很多是对对联的嘲笑,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不讲平仄,不分虚字实字,不讲比较衬托,硬写在那里了。看这种对联,实在是中文的一个灾难,看这样的对联,实在与吃一只苍蝇一样恶心。
把小品演出中为了搞笑而错误百出的语句当成了范例,例如认为“相当”是最高级的副词,认为相当好的程度高于“很好”。这足以令语文工作者发疯!
媒体的一点玩笑,误人子弟多多!类似的故事还多。当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有的孩子的第一反应是“脚气药”,只因脚气药广告中用了此诗句。再如“刻不容缓”,在某些地方,竟然不如“咳不容缓”那样被青少年熟知。
当然不是故意,传媒在调侃中文,客观上则在糟蹋中文,有不少这样的事件。
不懂得反切,自出心裁地造字并解释之,一个年轻人就告诉我北京俚语“丫挺的”是丫头怀孕,挺起了肚子之义。其实,“丫ting的”是“丫头养的”的连读反切。(把前一字的声母与后一字的韵母连读)
任意把语言现代化,如说“满是价”是“满世界”,“饶是价”是“绕世界”。
在黄金时间播出题目文理不通的连续剧——《雄关漫道》。有关人士竟然建议剧作者与提出异议的人“沟通”一下,把语文语法词性问题公关化,简直是对文化的嘲笑。
至于小小的孩子发言念稿,满嘴八股之类的事例还多……
不说了,语文程度,已经成为影响一代国人文化素质的大事了!再不能熟视无睹了!